作为土生土长的一个农民,对于农村的现状可谓一清二楚!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都是以农业为主,农耕文化延续了几千年之久。笔者幼时,农民还是以种地谋生,那时候的农民比的是谁家人多地多,谁家男人是种地好把式,谁家的粮食打的多……
然而随着粮食价格的低迷,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新一代的八零九零后们,已经没有人愿意在老家耕种一亩三分地,种地看天吃饭,收成无法保证,远不如外出务工旱涝保收钱来的安心踏实!
就目前来看,留在老家种地的不外乎下面这几类人!
第一类是种粮大户,也就是村里所谓的有头有脸的“人物”。承包几十亩甚至几百亩土地,然后套取国家的补贴政策,这种类型基本上也是无后顾之忧,不管地里作物收成如何,国家的不菲补贴款已经囊入怀中!
第二种就是生性洒脱不爱受约束的年轻人,自愿留守家园种地为生,把外出务工人员家庭闲置的土地,转租到手,种上一些经济作物,虽然也有几十亩的大块田,然而这类人很难搞到国家补贴,除去工人工资,化肥农药种子,以及土地租金,最后所赚也是了了无几!
第三类人员就是家里儿女外出务工挣钱,老两口在家一边带孙子,一边种地,不用承包别人的地,只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不指望它挣钱,只不过是农民对土地的一种情结,如果在家闲着不种一些地,会被人瞧不起,说这家人太懒散了!
还有一些就是家里老人无力照顾孙子,年轻人只好留下来照顾一家老小,再种一些地,忙了在家收庄稼,闲了外出务工,留下妻子守护公婆和孩子!
以上总结结论只有一个,就是种地越来越不划算了,除去人工,农药化肥种子等等各项投资,基本上一年到头就是白忙活!
现在农村的状况就是,村里从东到西,以南至北,能看到的基本上都老人和孩子,年轻人屈指可数!
留守下来的老人一年到头的工作就是做做饭,洗洗衣服,接送孙子上下学,白天扎堆打打牌,聊聊天,晒晒太阳。晚上看孙子写作业,护理好孩子的一切!
稍微年轻一些的留守妇女,偶尔打打牌,上网聊聊天,或者是做一些手工活,打发无聊的时光!
笔者小时候的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年,还没开始流行外出打工,每家有多少人都窝在家里,除了种地,还要养猪养牛养羊换钱补贴家用!
那时候人多事杂,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全村出动,热闹非凡,现在的村里,红白喜事找帮忙的都很困难,除非是自己直系亲属有事情不得已才聚在一起,平时都是常年在外,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人!
幼时的伙伴,多年的邻居,因为久不见面,也变得越来越生疏了,再也没有那时候一呼百应,随便在村头吼一嗓子,能出来一群小伙伴的情景!
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从前老邻居,亲兄弟吵架骂街的场面消失不见了,那时候只要有丁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就能引起一场唇枪舌战,然后全体村民围观,也算为平淡的日子加点茶余饭后的谈资,现在这种现象彻底消失,每个人见面都是客客气气的,本来村里人已经所剩无几,再无端得罪几个,那真的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从前的孩子放了学回到家,写完作业就帮父母干活,没活干的季节大家伙在一起做游戏,踢健子,跳皮筋,砸沙包,玩泥巴,玩的不亦乐乎!现在的孩子作业多,学习任务重,写完作业几近深夜,基本上没有时间玩耍,即便是假期里,孩子们也是抱着手机,守着电视,边看边傻笑,以前的传统玩法即将失传!
还有好多在城市里挣了钱的年轻人,在县城购置一套房子,带着孩子去城市里读书,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花费着大量的人力物力,仔细算算,现在农村在城里买房的人已经有三分之二居多,农村成了名符其实的空心村。余下没有买房的各方面原因,但是都在朝那方面努力,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延续了几千年的农村,将彻底消失在历史的大舞台上!
将来农村的土地种植小麦,玉米等等农作物,显然不能吸引新时代农民的种田积极性,要想合理利用土地,让土地生出金子,必须要搞特色农业,规模化种植!笔者所在的乡镇就有一处百亩桃园,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都会吸引周边村镇的年轻人争相在此拍照,如果此处能够合理利用,也不失为一项不错的收入!
当然传统的小麦玉米等等粮食作物也不可或缺,毕竟粮食是国家之本,如果没有人种植粮食,那全国人民吃饭都成了大问题。
年轻人不愿意种地,老一辈人即将失去劳动能力,那么未来的农业该怎样去发展,还真的很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为未来的农村增添光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