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总是那么的无所事事。起床后进贴吧看了看,忽然民谣吧的一个贴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楼主好像是这样说的:“我发现现在喜欢民谣的普遍就是年龄十八九、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看了几本书就觉得自己很牛,动不动就村上春树,动不动就王小波,这些人除了一颗多愁善感的心,什么都没有,工作能力几乎为零”。大概就说了这么多吧,然后这个贴子引起了很大的热议,赞同的、反驳的评论一条接着一条,谩骂,诅咒的声音此起彼伏,即使这样,处在这个被楼主说的最尴尬的年龄段,还特么喜欢民谣的我,也无谓的给民谣平反,不是因为不舒服,而是因为民谣真的懂我们,比我们自己都懂我们。
忘了听过的第一首民谣是什么,忘了我当时是怎样的心情,也不知有多少民谣歌曲被我单曲循环过,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我歌单里的歌变成了清一色的民谣。从逼哥到贰佰,从《天空之城》到《玫瑰》,从陈鸿宇到麻油叶,从《理想三旬》到《董小姐》,再到《历历万乡》。
有人说民谣很简单,没有起伏的高音,没有华丽的辞藻,一把吉他,随便会几个和弦,弹弹5323就可以说自己是唱民谣的,不错,民谣是很穷,但它所表达出来的东西却和诗词一样,都是从高尚的心灵自然流淌出来的,随便一句民谣歌词都可以看作是诗
也有人说民谣是瘾,一听就是一辈子。对于民谣,它总能在你不经意间,悄悄拨弄你内心深处的小情绪。那些深埋于心,无人分享的记忆。那些关于余生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一曲民谣,足矣!
可在我看来民谣歌手只是在拿歌讲故事,反而听者才是有故事的人,所以听者与歌者才能产生共鸣。民谣与我之间的微妙联系,也仅仅于此,民谣懂我,我依恋于民谣。
再说听民谣,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不能说喜欢它的人就逼格高,就该被口诛笔伐。其实民谣听的是自己的心情,找的是歌词里面的那一句感同身受,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一个人插着耳机在安静的环境下慢慢体会,你会觉得那种前所未有的心安是无法形容的。
民谣就是这么有“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