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看不下去,但还是咬着牙啃完了。
我所认同的,是作者写作的出发点、阐述的态度以及对《圣经》中一些语句的绝妙注解和一些可爱的小故事。不求觉醒,醍醐灌顶足以。
第一章 人类意识的绽放
作者在第一章“人类意识的绽放”里讲,“花朵极有可能是人类所珍视的事物当中,第一个没有使用价值而且与生存无关的。”美丽的花朵能唤醒人类去正视自己最深处的本体。类似的物件还有水晶、宝石、鸟类,作者称他们为“‘开悟’的生命形式”。“当你全神贯注,并对着一朵花、一颗水晶或者一只小鸟沉思冥想,但在心智上不去定义它们的时候,它们就会成为你进入无形世界的一扇窗户。”
你的灵性程度和你所相信的东西无关,但却与你的意识状态息息相关。而这又决定了你在这个世界中的行为以及与他人的互动。
关于圣经中“新天新地”的解释:“天”指的是意识的内在领域,“地”指的是形象的外在显化。“一个新天堂”指的是已转化了的人类意识的出现。“一个新世界”指的是这个意识在物质领域的反映。
第二章 小我:人类的现状
“小我”的概念贯穿全书,是一个虚幻的自我认同感。我们通常对自己所贴的标签,来称之为“我”的那个“我”,其实并不是我们的本质,那就是“小我”。
“小我”的制约有两个面向:内容和结构。内容是你所认同的教养、环境等被称之为“我的”的东西,结构指的是心智认同。我们在诸多事物中寻找自己,但却从未成功,这就是小我的命运。
我们可以珍惜并喜爱一些事物,但如果一旦执着于它们,那就是“小我”作祟了。“当你能够真正接纳一个损失时,你就超越了小我,而你的本质,也就是本我就出现了。”所以说,有时候放下一些事情其实比维护它或者抓住它来得更有力量。
所以我们一旦了解了小我的运作方式后,就很容易超越小我了。你了解你真正的身份是意识本身,而非意识所认同的事物,这就是神的平安。“如果门窗都关闭了,阳光是无法照耀进来的。”
第三章 小我的核心
小我的核心即你思想中最强烈的认同感。“为何你只看到你弟兄眼中的刺,而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呢?”
抱怨是小我用来壮大自己的伎俩,而怨恨是伴随抱怨而来的情绪。对他人的小我不予反应,不是示弱,反而是显强。因为小我的最大敌人其实就是当下,耶稣说的“宽恕你的仇敌”其实就是消除小我。超越了小我就会产生慈悲心。
第四章 角色扮演
主要阐述了小我的多重样貌。
“平安和清明的状态”比思考更为接近你真正是谁。人们愈认同与他们个别的角色,他们的人际关系就愈加地不真诚。
一个故事:手掌流汗的和尚。禅师在主持一个名门望族的葬礼时发现自己手心流汗,无法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从而看到众生平等,于是飘然而去,八年后开悟。
不要让自己变成你的思想和情绪,而要成为它们背后的觉知。
这章还讲到了为人父母的角色:当孩子长大后他们无法放下身为父母的角色。小我会借由操控孩子来让自己更圆满。作为孩子,“用慈悲心来接纳你双亲的行为,不需要对它们做出反应”;作为父母,“除了当下时刻的本然面貌之外,不期盼任何其他的东西。”
爱使得这个世界不那么世俗化,密度不那么浓稠,也让神圣的面向,也就是意识本身的光亮,更加地从这个世界中通透出来。
第五章 痛苦之身
两个故事:
两只鸭子在冲突后分开,不约而同地用力振动翅膀几次,释放刚才打架的能量,然后继续安详地在水面上游。如果鸭子有人类的心智,会以思维编造故事,让冲突继续,情绪反过来制造更多的思想,小我会让生活变得问题重重。“只要我们能够停下脚步,观看,倾听,那么所有大自然界的存在,无论是花朵还是树木,还有动物们,都有重要的功课可以教导我们。”鸭子给我们的教导就是:拍打你的翅膀,放下你的故事——然后回到力量的唯一所在:当下时刻。
两名和尚的故事。一名和尚在大雨中把女子背过马路,五个小时后,另一名和尚问他:你为什么背那女子过马路?我们要遵守清规。他说:“我几小时以前已经把她放下了,难道你还背着她吗?”记忆完全掌控你的时候,它们就会变成负担和问题,而成为自我感的一部分。成为你的牢笼。“把注意力放回到原始的、永恒的当下时刻。”
第六章 破茧而出,重获自由
知晓,接纳,然后圆满。
“所以你们要圆满,像你们的天赋那样圆满。”圣经里所说的即是如此,不需要“成为”圆满,你就“是”你原来的本质。
第七章 找出你的本来面目
所有丰盛的源头都不在你之外。它就是你真实身份的一部分。看看你生命四周的圆满——照在你皮肤上的温暖阳光,花店门口摆放的美丽花朵,咬一口多汁的水果,或是沉浸在从天而降的充沛雨水中。在每一步中,都有着生活的圆满。感谢所有在你周围的丰盛,就会唤醒你内在沉睡的丰盛,然后让它流出。
当你对一个陌生人微笑,就已经有些微的能量流出。你就会成为给予者。丰盛只会降临在已经拥有它的人身上。《马太福音》里说,“因为凡所有的,还要再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说的就是丰盛和匮乏都是你的内在状态,而且会显化成为你的实相。
第八章 发现内在空间
开篇讲了国王和智者的故事,以及禅师“是这样吗”的故事。启示我们“不抗拒,不评判,不执著”,这是真正自由和开悟生活的三个面相。当不执着时,你获得了一个站在制高点上纵观全局的有事,而不会陷在生活的事件当中。
“如果能够不把清醒的生活都花在不满足、愁烦、焦虑、忧虑、绝望和耗尽在其他负面状态中;如果能够享受极其简单的事物,像聆听风声、雨声;如果能够欣赏略过天际的云彩的美丽,或是有时可以一个人独处,不会觉得孤单或是需要其他娱乐的心理刺激;如果可以不求回报地从内心深处对一个陌生人发出善意……那就说明,无论如何短暂,在从未间断思考的人类心智中,有一个空间已经打开了。在这种情形下,你会感到幸福,而且有一种鲜活的平安感觉。”
又一个故事:禅师对发问如何入禅的弟子说:“你听到山涧的溪流声了吗?从那里进入禅。”禅就是“不知其知”。
第九章 你的内在目的
“当你让时间消失时,同时也让小我消失了。无论你做什么,都会做得非常好,因为‘做’本身已经成为你的注意的焦点了。”
第十章 新世界
觉醒的三种形式:接纳 享受和热诚
在接纳的状态下行动,也就意味着你是在平和之中行动。那个平和就是一个微妙的能量运动,它会流入你的所作所为之中。
你享受自己作为的能力——随之而来的是你生活的品质——会戏剧化地增加。喜悦是本体的动态面向,当宇宙的创造力能够觉知到它自己时,它就会显化成喜悦。喜悦不是来自你做的事儿,它是从你内在的深处流入你所做的事,继而流入这个世界之中。你真正享受的不是你所从事的活动,而是流入它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深层感受。
热诚意味着你的作为当中,有很深的享受,再加上一个你努力迈向的目标或愿景。小我的欲求总是试图从他人或他物中攫取,而热诚却是从它本身的丰盛中给予。热诚不欲求任何事情,因为它无所或缺。就像在车轮转动的中心,始终会有一个定静但又活力四射的空间。这个在所有动静之中的核心空间,既为万有之泉源,又不为万有所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