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孩子在写作业,我自己一直拿着手机,已经拿了好几天了,但是自己以为放下手机是很简单的事情。拿着孩子手里的《经典常谈》,好几次被看手机打断了。不由得感叹一句,放下手机不容易。
自己当初觉得自己受不了抖音的“控制”,卸载掉了抖音,但是在微信的短视频也被陷进去了。所以有时候想想现在的这些短视频在从各个方面对一个人进行“诱惑与控制”。写到这里,想起了自己初中的时候,一篇报纸上的文章题目《玩电子游戏机危险》,当时的自己觉得这电子游戏机真的是洪水猛兽,所以自己后来上了高中,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囊中羞涩,另一方面觉得有了钱吃饭远远比玩更重要。于是自己从来没有玩过电子游戏。包括到现在自己也对电子游戏没有兴趣。
为什么短视频这么有“魔力”呢?自己觉得首先是有伪装性,因为每次看抖音的第一个目的自己告诉自己首先是学习,例如最近的俄乌战事了,巴以冲突了,也门胡赛武装和以色列的冲突这些自己想看,自己的合理化解释就是了解世界局势。不过自己对于这个也是真的较为感兴趣。第二个是“投我所好”。在看世界局势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教书匠小夏的视频,我也会看一看,再比如其他《大宅门》这些也会看一看。这就带来很大的问题“分散”。这就造成了非常非常大的问题。时间和注意力都是碎片化的,碎片化思考不是深入思考不是持续思考。这样的思考属于间歇性,暂时性的思考对于个人成长的力量太弱小了。所以他的积极意义在于放松。但是目前对我来说消极意义还是很大的,所以很多时候看完以后自己会有那种空虚感不踏实。
现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自己想到了很多人说到的,聚焦的重要性。目前我对手机的使用性上不聚焦,没有自己的纪律。所以自己要试着想一些办法给自己一些规定和约束,减少自己用手机的次数。或者减少自己用手机玩的时间。周围很多同事取得比自己好的成绩和他们的聚焦有很大关系。所以自己接下来要学会在一些事情上聚焦。比如说在和孩子相处上聚焦。自己和孩子陪伴少而陪同多。以前自己在玩手机的时候孩子过来问题的时候自己好多时候对孩子是态度不好的,其实这是自己内心有些恐惧的表现。因为觉得自己表现不好自己所以对孩子态度不好。所以有时候看来某些时候的大发雷霆其实更是对自己内心脆弱的一种掩饰。
写到这里,脑海中又出现了自己在简书中反复出现的老生常谈的问题,接纳自己。其实每个人都会选择对自己的当下最佳利益的行为。自己这几天一直刷视频就是想让自己轻松一下,因为前段时间自己觉得精神有些太紧绷了吧。
美好的生活在不断的给予我们崭新的生活体验,不断的去深刻感受,就能使自己看似日复一日的寻常往复中体会不一样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