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社会的进步,我们也开始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的问题,而且现代人心理健康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我们都熟悉阿德勒一句话:“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现代心理学基本上都能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关系我们一生的幸福与否的原型,在6岁前后已经基本形成。我们在1-2岁,是建立原始信任的关键期。刚出生的婴儿,就是在不断的和外界建立连接,他通过感受抚养人的爱抚、抚摸、喂养、声音、表情已经眼神的注视等等,来感知自己是否安全、是否收到欢迎。所以说,1-2岁的抚养质量,决定了一个人的原始信任感。
所以,我们说有的人疑心很重,有的人喜欢轻信他人,实际上就是每个人对别人的信任度的不同,决定个体差异的很大程度就是原始信任感的强弱。
在六岁前,我们根据自身心理需求四个方面的满足情况,会发展出不同的性格模式。
1、关系需求
如果得不到满足,将来可能非常依恋别人,或者是非常的独立,就是不喜欢人际关系。
2、独立和控制的需求
得不到满足,长大是控制欲或权力欲非常强,或者是比较懦弱。
3、快乐需求
如果得不到满足,一部分人就认为人不应该享受,全力工作。另一部分人,成人后也会追求享乐的事情,甚至一生都在追求。
4、自我价值和认可度需求
如果得不到满足,一部人就非常自卑,认为自己不行。一部人就会不停的争个高低,不断的去证明自己。
而以上的这一切,在6、7岁前后,基本上就定型了。当然这个过程,就是孩子和父母或重要的他人互动的结果。
当我们梳理了这个过程,其实我们就能很好的明白,婴幼儿期才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关键期。一旦这个阶段饱受不幸,应该说成人后要疗愈,可能要耗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否则一生都会活的不痛快,但是你又不知道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