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是一种稀缺的品质
罗翔老师在《十三邀》的采访中说:“勇敢是一个最高级的词汇,因为我自己不够勇敢。在人类所有的美德中,勇敢是最稀缺的”。持续性的勇敢,就是勇气,是将勇敢内化所形成的稳定品质和精神。
为什么真正的职业转变这么难?大量实例发现,很多职场人在寻求转变时,除了缺乏认知和技巧外,更多的人不是能力不行而是缺少迈出临门一脚的勇气。
几年前,记得我的领导在离职前找我谈过一次话,印象最深的是她给我的一个反馈:专业能力强、做事积极专注,就是缺少一点勇气。当时懵懵懂懂对勇气还没有那么多体会,当这两年自己以及看到生涯咨询中的来访者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卡点,对勇气有了更深的感知。
改变和转变的区别
在成人学习中,我们常常鼓励学员在学习结束后要有行为上的改变,实际回到工作岗位,能真正有行为改变的还是少数人。改变是外在的变化,而转变是发生在心理上的,改变已经那么难,更何况转变呢!
真正的转变就像是毛毛虫破茧成蝶的过程,是内核的变化,是一种需要经历一次次疼痛一次次想放弃又坚守的全新生命历程。在职业转变中你需要更新对于事情和自我的看法,不断探索、行动、反思,才能真正下定决心和过去告别,摆脱内在的旧有模式,开启新的模式,而下定决心的过程就是激发勇气的过程。
我有一位朋友在一家大厂服务了七年,来找我时非常倦怠,原来的发展路径遇到障碍不知道要不要寻找新的方向,但又不敢放下现在舒适的环境。我建议她在新的方向上先做几个职业访谈再来讨论下一步行动,过了一个月我问她有约职业访谈的对象聊过了吗?她说还没有,突然又担心人家会拒绝她。
什么是真正的勇气
真正的勇气并非心理感受,它是一种思维技巧,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真正的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带着恐惧前行,是我们能用行动判断出什么是比躲避恐惧更重要的事情,这些事情是否值得我们放下一切去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突破恐惧,收获新的人生。
我的一位初中同学,几个月前公司向她抛出橄榄枝,派遣她去国外工作两年,回来接管一个更大的业务团队。她一开始非常兴奋,但冷静下来顾虑很多,比如:家庭、孩子、疫情等等,然后就犹豫不决。前前后后纠结了两个多月,想放弃又不甘心,最后在爱人的支持下带着些许恐惧接受了派遣。也许,未来她要面对的还有更多的恐惧和未知,但是她已经拿到了开启勇气之门的钥匙。
持续行动的勇气从哪里来
持续的勇气从不断的行动中来,有几个训练勇气的方法:
一,“甜甜圈”练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80209/fed5fc9d7a2ece29.png)
核心部分: 人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必须履行的责任,比如:赚钱、经营家庭、养育儿女
外圈部分:属于个人的自由空间,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在职责之外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去追求梦想、使命和自我实现,比如:成为一名某领域的专家、写一本小说、办一场个人画展
首先,列出你人生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下问题用于思考自己的选修课
1、你的年龄多大,你的个人责任是什么?
2、你的经济状况或者家庭财务方面有什么困惑?
3、你有哪些内心想尝试,但是一直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情?
4、是什么原因让你不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5、你要怎么做才能突破这些障碍?
6、如果你突破了这些障碍,会有什么结果?
7、此刻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你追求自己的热爱之物?
8、如果你竭尽全力去做你认为有热情的事情,哪些道路是你目前可选择的?
9、如果不顾一切的话,你最想做什么?
——以上问题来自混沌大学的朱丹老师
其次,在想做但是从来没有做过的“选修课”里选择一件事,设定一个小目标开始行动起来。
二、给自己找到一个角色,在角色下主动去做事
1、人生中的重要角色, 比如:第一次为人妻、为人父。我的一位老师谈到她当年的职业转变时,提到的重要原因就是她的大女儿出生,她第一次当妈妈。当她抱着宝宝喂奶时,触动她思考一个问题:她要培养女儿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当时心里的答案是:勇敢的人。那么,她跟自己说我要先成为一位勇敢的妈妈。
2、作为活动发起人角色,角色意味着担当和责任,比如:组织一次社群分享活动、创办一个读书项目等,都能激发你内在的力量和勇气。在上半年疫情封控期间,我们楼栋是我们小区第一个被封控的,居委会问有没有人愿意来帮忙协助测核酸。当时还没有疫情志愿者的概念出现。我就想封着也是封着不能浪费这种难得的体验机会,于是主动自荐成为小区第一名志愿者并号召其他楼栋邻居一起参与,于是就组建起了我们小区的志愿者团队,让我也更有勇气去面对后来将近80天的全封控生活。
3、跟尊敬的人/榜样一起做事。比如:公司或者部门内部有你欣赏的榜样人物,可以找到机会一起合作或者帮助对方做事,主动承担,驱使自己向前。
最后,真正有勇气的人面对痛苦,会用积极的视角来解读,从中学习功课,把压力转换成行动,不断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