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想提升?躬身入局,干就完了!

你想提升?躬身入局,干就完了!

作者: 稷下百家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20-03-18 23:27 被阅读0次

作者:弘禾师兄

这是“弘禾师兄”的第 29 期分享

“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你一定知道它出自《论语》,但却不一定知道它是谁说的。

这句话并不是孔子说的,而是鲁国的正卿季文子所说。

季文子行事以谨小慎微著名,凡事总要三思而后行,就连孔子都认为他过于小心。

而孔子主张则是:“再,斯可矣。” 就是思考两次就可以,没必要想太多。

所以,不管思考几次,做事要有思考,这已经是公认的共识了。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你到底是“先思考,后行动”呢?还是“先行动,后思考”呢?

一般人可能会理解为,“肯定是先思考后行动呀!三思而后行嘛!”

实际上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都要先思考再行动。”

今天就跟你聊聊《逆向管理》一书中的另一种基本逻辑:先行动,后思考。

拆掉原有认知里的“墙”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面对一个新的项目,你再三思考还是无从下手?
第一次吃螃蟹,你不知道从哪吃起?
站到讲台第一次演讲,你不知道怎么讲更能打动人心?
做了5年主管,不知道怎么才能晋升为经理?
……

你看,当你面对新的事物或到达一个阶段,想往更高阶段迈进的时候,你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去突破。

为啥呢?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你一直在按照原来的认知去做事。

所以,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拆掉原有认知里的“墙”。

看到这个问题你可能会问:“原有认知是啥呢?为什么要拆掉它的墙?咋拆呀?

原有的认知就是:大脑中固有的一种思维模式。

比如:

你经常穿职业装类型的衣服,当你再想买衣服时,就会不自觉得购买相关类型的衣服。

即使有人给你推荐说你可以试试小清新类型的衣服,你很可能会说:“以我之前的经验来说,我还是穿职业装比较好看……”。

老板让你负责一个项目,你之前负责过,你会说:“我知道怎么做,以我过往的经验来讲……”。

老板想给你晋升的机会,但你之前没做过管理,没带过人。

你很可能会继续用之前努力工作的方式干活,重要的活都让你自己干了。

员工得不到成长,你还把自己搞的很累,最后上层也对你有意见,从而影响你的职业发展。

这种认知就是你大脑中固有的思维模式:先思考,后行动。

大部分人都是“先思考,后行动”,这种认知使你面对新事物或职业瓶颈的时候,无从下手,或很难在原有事物上有更大的突破。

因为这种认知:是站在以往经验和视角上,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固有的经验是这样做,你就很难再想到更好的方法,当然也就无助于更好的解决目前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我们无法用提出问题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所以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先将原来认知里的“墙”拆掉,用新的认知、新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原有的问题。


这里分享一个方法:“先行动,后思考 。”

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改变了自己的想法,那是因为他的行为首先发生了改变。

所以如果先改变做事方式,新的做事方式,就会改变你大脑里的想法。

正如管理专家帕斯卡尔所说:成年人更倾向于先做而后产生新的想法,而不是先想然后再以一种新的方式去做。”

所以打破原有认知就是要我们先学会改变行动。

比如,你的穿衣风格一直倾向于穿职业装,你想变换一下风格,又不知什么样的风格适合你。

你就可以先去尝试各种风格的衣服,在尝试中你会发现,原来小清新类的衣服也很合适你。

看到这样的发现,你一定会像很多人一样惊呼:“哇,原来我穿小清新的衣服也很好看哎!真是想不到啊!”

这个发现就改变了你对自己以前穿衣风格的认知。

而这种认知会继续影响你之后的行为。以此形成良性循环。相反,如果你没有行动起来去做尝试,那无论你怎么想象,都无法想到准确的结果。

因此,这种方法告诉我们:改变是由外而内产生的,而不是由内而外的。

就像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曾经说过:“如果你问人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你想要一辆更快的马车。”

事实是,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可能就会被消费者抛弃。

还有乔布斯发明的苹果手机,只有一个按键,打破了之前传统的多键手机的形式。

如果你让消费者去想自己要什么样的手机,他们也可能会告诉你想要一个反应速度更快的手机,而不是只有一个按键的手机。

假如你想去出家,师傅很可能会先让你念经、挑水、劈柴……你会疑惑为啥不直接教你 “悟道” 呢?

因为没有外在行为上的改变,就无法真正的丰盈内在,也就无法真正得道。

你看,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想要有所改变,想要一鸣惊人,想要摆脱现状,你需要从行动到思考,来实现真正的转变。

用行动塑造思想的三种方法

1、 重新认识自己

比如,一个公司的主管,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干了5年,她想晋升为经理,就需要重新认识自己。

因为她觉得自己现在只是在重复做基础的工作,而应该把目光放在更大的格局上,比如参与公司的制度的建立与决策。

就像哈佛大学教授海菲兹说的:“任何公司都是一个分为“底层舞台”和“高层楼座”的剧院。

处于底层和高层的领导者,他们的眼光、职能和行为结果都是不同的。

的确,站在10层与站在50层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

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就必须从“底层舞台”的琐事中抽身出来。

学会把目光放在大局上,把时间更多的用在处理“高层楼座”里发生的事情。

如果她仅仅站在员工的层面,是很难能提出有远见的战略的。

2、扩建人际关系网络

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后,她面临的就是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解决呢?

她可以从人际关系处着手,以此来让自己的消息变得灵通。

因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优质的信息对我们来讲都很重要。

所以她需要扩建人际关系网络,让自己更多的能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而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的唯一办法就是开始行动。

所以你理解了,为什么领导都喜欢“爱打小报告”的员工了吧?(当然,我们不鼓励接收无缘无故背后黑其他人的信息)

当然这也不是教你要学会职场厚黑学,也不是让你去“利用别人”(价值观要很正能量),而是帮助你更好的获得信息。

这些信息越有价值,就越能锻炼你的眼光、也就越能很好的帮你把控局势。

3、多元化发展自己

多元化发展自己,就是让你持续学习,不能仅仅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展,还要学习更多的技能才行。

是员工的时候,你仅仅只需要把每天的工作做好就行了。

但做了部门领导,你需要学会管理团队,需要学习制定部门KPI,需要学习激励员工,需要熟悉行业发展动态……

这些行动会极大的拓展你的全局性视野,也会深刻影响你对策略的制定,进而部门业绩的提升。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将自己限定在一个领域内,要持续学习,多元化发展自己。


最后的话

想要改变现状或得到更大的提升,你需要跳出原有的认知,使用一种新的认知:先行动,后思考。

1、 拆掉原有认知里的“墙”

(1)原有认知“先思考,后行动”;

(2)新的认知“先行动,后思考“;

(3)改变是由外而内产生的,而不是由内而外的。

2、用行动塑造思想的三种方法

(1)重新认识自己;

(2)扩建人际关系网络;

(3)多元化发展自己。

—END—

本文作者:弘禾师兄,稷下百家教育创始人兼CEO,一个努力奋斗的创业者。
稷下百家,专注知识内容生产,致力于以"生产优质内容,伴你终身成长"为己任,坚信优质内容能帮助你成长,坚信成长即财富。

相关文章

  • 你想提升?躬身入局,干就完了!

    作者:弘禾师兄 这是“弘禾师兄”的第 29 期分享 “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你一定知道它出自《论语》,但却不一定知道它...

  • 孙子语录

    无势之时,借势造势。 无能之时,躬身入局。 乘势而上可撬动未来。 躬身入局可提升能力。 借势谋局,才能逆风翻盘。 ...

  • 躬身入局----记N4--9组破冰之旅

    2019年的跨年演讲,罗胖从“我辈”讲到“躬身入局”,此后,“躬身入局”这个词语就开始火了。这个词出自曾国...

  • 直面挑战,躬身入局

    直面挑战,躬身入局 2019年年底,老何在罗振宇跨年演讲会上学习到一个流行语:直面挑战,躬身入局。 「躬身入局」来...

  • 躬身行告别读书会、消灭合伙人

    躬身入局,极致践行! 2022已经到来,躬身行必须要改变以往传统惯性的思维和方法,唯有不断的自我改变和提升,才能应...

  • 躬身入局

    晨起收到得到第七期面试的预约信息,想想将别人经历变成自己的眼界都会觉得丝丝欢喜,始动力源于成为解决问题的高...

  • 躬身入局

    近几日,工作压力陡然暴涨,已然不是独自一人可消化的了。于是同老友通了电话,一聊便是两个钟头,心中的压力也释...

  • 躬身入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笔开始画自己公司产品的VSM才发现,有很多环节之前 竟没有研究过,选取主要产品族...

  • 躬身入局

    曾国藩讲过一个故事,两个挑重担的人相遇在南方农村狭窄的田埂上,谁都不愿意让路,这时候来了一个旁观者,自己跳到了水田...

  • 《躬身·入局》

    《躬身·入局》: 东西横,南北纵,一横一纵禾满田; 春夏长,秋冬短,一长一短稻藏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想提升?躬身入局,干就完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vh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