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朝节,是指中国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也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1],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
旧时江南一带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这一天,家家都会祭花神,闺中女人剪了五色彩笺,取了红绳,把彩笺结在花树上,谓之赏红,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正月的花神是柳梦梅,二月的是杨贵妃。
花朝节与中秋节相对应。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2]”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3]可见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
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中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花朝节的由来:中国是花的国度,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出现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有记载,“花神”相传是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非常善于种花,所以被后人尊称为“花神”,并且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花朝节的风俗:祝神庙会、游春扑蝶、种花挑菜、晒种祈丰、制作花糕等。
祝神庙会:传说花神专管植物的夏养春长,所以,祀奉她的就不仅仅是花农了,还包括耕种庄稼果蔬的农人,长江三角洲一带大多有花神庙,旧时吴越花农家还经常供奉着花神的塑像;
种花挑菜:在花朝节的这一天,各地还有栽花种树的习俗;
游春扑蝶:在古时候,每逢花期,文人雅士都会邀三五知己,在赏花之余,饮酒作乐,互相唱和;
晒种祈丰:花朝节这个吉日,正是家家摊晒各类种子,以此来祈求丰收;
制作花糕:唐代的节日文化与饮食文化都十分发达,据传说武则天嗜花,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的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花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