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漫谈《平凡的世界》——我要做好一个平凡的普通人

漫谈《平凡的世界》——我要做好一个平凡的普通人

作者: 圆宝w | 来源:发表于2016-07-16 04:10 被阅读350次

    这部百万字的大部头,久闻其名,从开始看到前段日子看完,中间也拖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如是要说给这部矛盾文学奖的明珠,如此气势磅礴的史诗作品写书评,恐怕要很用心,或是做不到的。只是为了对得起刚看完的满腔热血和感动,也就随便谈谈吧。可能会很凌乱。

    因为这部书,让我更理解了一些东西。更相信了一些东西。仅此而已。

    说出来就是一些很简单,谁都懂得的道理,比如苦难是一笔财富,劳动最光荣,还比如一些人情。可是给我震撼与内心的温暖却远不止这些,矫情的一点说是不知怎么用言语表达的。

    路遥,作为陕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文字是离不开土地和生活的。

    “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路遥对黄土高原有着深深的热爱与眷恋。那些饱含感情的文字不只是写在稿纸的格子里,更像是写在黄土的土地上,蘸着心血。

    在《平凡的世界》中看得出他对生活的态度,决心,以及社会责任感。那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人物,平凡的,朴实的,那一幕幕的生活画卷,无奈的,激昂的,从城市到乡村……真的让人有那么很多瞬间的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关于梦想,关于劳动,是向纯洁爱情的致敬,对相濡以沫夫妻生活的赞颂,关于亲情,友情的坚实与温暖,关于人生,命运的叹息和奔腾……

    有太多生活的无奈,痛苦,重压。也有那么多的励志,欢快和幸福。

    寒来暑往,时代在变,人也在变。苦尽甘来,处境在变,心也在变。

    那是一个时代的变迁,也是一个家庭,一个人的成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走着不同的路,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不同的未来,梦想,和使命。是因为自身性格,个人努力的原因,很大的一部分更是离不开所处的成长环境。书中没有给出什么评价,只是在展现,在时而冷静客观,时而动情激昂的描述。一个个人物,仿佛都是主角,有好像都不是。都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平凡的普通人罢了。平凡的,却又是不平凡的。只要坚定的走下去。成长着,就是让人敬佩的。就是人生的主角。作者描绘的人都是在这平凡的世界中生活着的普通人。是的,就是生活。劳动着的生活。

    生活,和成长。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能用别的什么词来描绘这本书了。它让我看到了,认真的生活着的本身就是不平凡的,就是伟大的。成长的本身就是意义。就是使人不断追求的结果。而不只是过程而已……

    “成长”这两个字多么的诱人,多么的可爱啊。让人无比向往,让人荡漾,让人激动!好像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欣喜和感动……不管是少安的成长,少平的成长,兰香的成长,还是那些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广大人民,那些领导干部,甚至是整个中国,放眼于世界的成长都是如此。

    劳动最光荣。

    这句话从小就懂得,好像劳动二字,就是农民的专属,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代表。越长大,也越觉得这句口号一样的话苍白无力。谁,愿意做一个平凡的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很多人拼命也想做到最好。可是,究竟什么才是最好。你是你,只是你。我是我,只是我。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出身不一样,选择也不一样。或许重要的不是比一比谁拥有的更多,谁更有出息,谁的成就最大,谁的生活最体面光鲜。当然也不是所谓的什么,心灵的安定充实最重要。都说人生不设限,确实如此,可是有的时候,限制是一定存在,并且无法突破的。并且自己想要追求的也并非是那种无限制的人生。我倒觉得,最最重要的就是,怎么,在自己的环境范围之下,跟随自己的内心和准则,不卑不亢的找准自己的位置,努力的,认真的,踏实的,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这就够了,我觉得我的一生做到这样,就够了。

    “苦难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不管是赞同还是不屑,这句话谁都知晓。可是到底要采取什么态度面对苦难,苦难的磨练又能给我带来什么呢?不是绝地反击的翻身仗,不是和别人齐头并进的所谓耀眼成功。也不是现在有些似乎看破红尘的想法观点——努力了也只能换来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生。被苦难“磨练”了,也赶不上有的人不用费力得来的一切。

    确实如此,成功学的鸡汤也不知被灌下去,自己喝下去多少。

    苦难真正铸就的是种什么呢。我想,更多的是一种心性吧。而这种心性的养成真的是很重要,很必要,也是我们能够,应该做到的。

    不可否认,这种苦难的来源是可恶的,是无奈的,是很不公平的。也是非必要的。它切切实实的限制了我们很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就像书中的田晓霞,顾养民等,家庭出身好,从小就有很好的教育成长环境,能够接触很多新鲜事物。再加上本人的上进努力,上大学,很光明的未来,很体面的职业也确实是相对容易的事情。那些美好的令人羡慕的东西,本来有很多就是已有的。而这些,对于少安,少平等那些在农村生长,从小连肚子都填不饱,尚在贫困中挣扎的孩子来说确实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孙家一家,从祖辈开始就是被地主剥削的穷人。土地改革,公社化运动,都没能使饥贫的局面得到改善。在这种的恶性循环中几代人都翻不过身。

    孙少平,孙少安,孙兰香都是农民孙玉厚的子女。这就像是一张烙印一般。

    孙少安——负重前行的跋涉者,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孙少安作为家中最大的孩子,十三岁就不得不辍学来承担家里的一份劳动力。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遇到各种困难,不管是当初被批斗,因为没钱没地位不能喝润叶在一起,还娶不上媳妇,又或者是砖厂意外倒闭,负债累累……他都必须要求自己依然“精神抖擞的跳上生活这辆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如果他垮了,说不定人仰马翻,一切都完了……”

    他是家里的主力,如果说要把这些上升到有的人提到的“人生哲学”的层面的话,那么他的人生哲学就是要,也一定要代替父亲做这个家庭的“父亲”。他习惯了承担,不管顺境还是逆境,分不分家都不会放弃这份责任。

    他是坚强果敢,肯于吃苦的优秀庄稼人,善良朴实,极讲人情的一队队长。是孝顺的儿子,疼爱弟妹的哥哥,和妻子相濡以沫的丈夫,也是有头脑有能力“商人”。作为一个农民,他当然有很多不可超越的思维局限,行动局限。可是这就是他,这才是孙少安。是农民孙少安,而不是什么别的孙少安。

    让人着迷,让人心疼……电视剧中王雷饰演的孙少安让我十分十分的满意。很帅,男子汉的成熟气质中也透着种潇洒可爱。让我对原著中少安的喜欢大大加分啊!

    提到少安,我当时为润叶不能和少安在一起感到非常的遗憾。他们原本是青梅竹马的伙伴,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也是最最纯洁美好的恋情。可是,却就是没能够结合在一起。少安后来不也开了砖厂,腰包鼓起来了吗。能够配得上润叶了吧。而润叶却是和残废的向前在一起生活了。难道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可是想一想,也许真的是的。不是没能坚持在一起,而是不能坚持在一起。因为他们是不适合的,他们不是一样的人,也不能走一样的路。润叶可能来到农村,在少安身后吃苦操劳,帮助他支撑着一个大家庭吗?显然是不能的。

    也因为客观条件下两人明知的不能和不可实践性,书中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描写所谓的“爱恨纠葛。”“三角恋”,那是现代拍的电视剧中才会隐约代入的戏码。当初啊,那个年代有的,还只是最最纯洁朦胧的爱意而已。这种爱情会给人带来温暖美好的回忆,但是却并不会是那么炙热的。会忘记的,因为只能忘记。

    只有秀莲是适合他的。在他背后始终默默的支持他,在他灰心堕落的时候,也咬牙坚持着,给他打气,出主意。跟着少安,没有享过太多的福,始终在门里门外的辛苦操持。她用她一位女性的温柔和坚定,给了一个男人最温暖的怀抱,和最深沉的爱抚。


    “只要亲爱的人不倒下,在大的苦都没什么……”

    虽然她没有多少文化,可这是多让人感动的坚定的低语。少安最爱的一定是她,多少不离不弃的陪伴,多少相濡以沫的彼此亲切取暖,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这种在平凡的生活中积累沉淀的深情?

    也像少平的一些煤矿工友那样,在矿区,老婆孩子只有黑户口。在又黑又脏的矿井中出来,回到家中,与妻儿团聚。妻子无微不至的温柔照顾,孩子亲切活泼的呼喊,那片刻的的温馨,就是支撑那么整天累死累活下井赚钱的动力。

    家还在,那就是好的。这才是深情吧。

    在家庭中这样的深情,在今天也是一种动力吧。家还在,就是好的。温馨还在,就是幸福的。

    退到何种地步,我还总是这样想。

    孙少平——自我内心的追随者,顽强坚毅的精神斗士

    人生不是选什么路好走,应该走。而是跟随自己的内心,用坚实的奋斗,不懈的劳动一点一滴的积累走下去,体味生活。不放弃每一次提高自己,充实自己的机会。不管有没有路,不要放弃自己的心,在艰难中悠闲的边走边看着,突破着,也领悟着,生活在不断吃苦的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也值得人追求,享受。那种劳动换来的快乐,是自己独具的。是醉人芬芳的。人活一世,酸甜苦辣,至少,觉得值。

    电视剧中,将孙少平塑造为一个“平凡世界的精神斗士”。“原来他的生活是那么的卑微,和书中那个世界相比,是如此的渺小和贫困。”“我活着,不就是为了活着”“在敏感的自尊心和信心接受极大挑战的时候,苦难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我觉得这样的定位还是挺精准的。孙少安这个人物也是作者倾注很多笔力去描写去表现的一个人物。

    他也是给我的感触最深的。也是我最难表达的一个人。

    少安作为家中的二儿子,得以上完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教了一阵书。也许,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不是和他哥一样的人。他懂得更多,接触的更多,内心世界也更加的敏感自尊。心灵世界丰盈。他不会和少安走一样的路,一辈子在农村安家落户。最多只是当个地方的“土财主”。这也不是他的追求。

    要说少平的“人生哲学”,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城乡的结合。他去除不了自己农村人的出身。他虽然不会在那个小小的双水村安家落户,他向往,不顾一切的到大城市中去磨练自己,接受更多的东西,迎接更多的挑战。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永远不能舍弃,也不愿舍弃的就是就是这种农村人的根和秉性。他所受过的苦难,他所理解的贫穷,他所浸染的性格中的朴实宁静,人情世故都在很大程度上对他的生活方向,思想方向起着指导性作用。这两者相结合,才是孙少平。在不断的摸索中,在生活的实战和考验中,逐步加深了对生活的理解。思考着,行走着,咬牙坚持着,探索着,发现着,前进着。他同样在不断的打击中站立,他受的苦,在某种程度绝不比少安少。生活被他挖掘的越来越丰富多彩,有味道。对他来说,苦难,真的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顽强勤奋不懒惰,因为不卑不亢不抱怨,因为找好适合自己的位置和生活方式。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也是被田晓霞那么优秀的女孩子喜欢的原因。

    可以说,孙少平是我非常钦佩和欣赏的人物。他的人生哲学也是非常让我向往,对我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尤其是觉得到后面,结束了在黄原城包工,出卖力气,等着被雇的艰辛,无着落生活之后,觉得作者用了更多篇幅来写他作为煤矿工人在铜矿工作的经历。也是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少平最终适应了那种极其肮脏艰苦,高压紧张,那种千钧一发危险的井下工作强度。每天都坚持下井,获得了比别人多的钱。钱,仅仅是钱吗?仅仅是一种求得生存的手段吗?不,那是一种与生活对抗的决心与勇气,是一种认真充实生活的底气与意义,是尊严,不仅是生活的保证更是生活的快乐。那是靠自己的双手,靠劳动赢来的。多么可爱,多么珍贵。也是多么的高贵。

    劳动和生活是相辅相成,又是密不可分的。劳动能保证生活,也能暂时忘记生活中巨大的打击和痛苦。生活的质量又能更好的反射到劳动当中,去获得劳动,选择劳动。

    说到底还是生活而已。当别人因为劳动太累,心情没有寄托无暇估计其他,干完活倒头就睡时,少平却很有计划的安排工作和生活。他有金波这个好朋友可以去分享沟通,有晓霞这个知心恋人可以思念,有美好充满期待的约定可以等候,有自己未来的蓝图在内心规划,更有惠英嫂一家的温馨可以栖息,获得无穷的温暖。晚上在搭起的蚊帐中看书学习,好像将自己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了,工友的鼾声,简陋破旧的房舍,还有那繁重的工作,都隔绝开了。这是只有自己的秘密领地。

    当别人都因为吃不了苦偷偷逃走,或者因为受不了劳累不去下井工作而没有钱吃饭。少平便因为劳动获得的金钱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别人都争着将自己带来的珍贵的东西卖给他以换得一点钱,下个月生活。他也用便宜的价格得到了很多好东西。他用自己的自食其力,接济家庭,帮助关心妹妹,投资自己。这不就是人生的快乐和意义吗?自我需要和被需要。后来的进步和越来越好也是理所当然的。

    故事的最后,少平放弃了兰香和她男朋友吴仲平要给他改换工作的意见,失去了晓霞,丧失了希望。也没有接受同样是女大学生的金秀。少平的身份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煤矿工人。可是,却无怨无悔。追随自己的内心,所有的路都是自己选择并且努力走出来的。是自己能够做到的很好的程度。这,不就是最最重要的吗?不就是人生的意义吗?

    电视剧里袁弘的选角不怎么样。就是看着别扭。感觉在耍帅。

    还有那么的多的印象深刻的人物,想说,却觉得已经赘述很多,不知说什么好了。

    就像合上书本,却发现心中一片怅然。我不再知道百万字究竟讲了什么。讲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很平淡,不知不觉就结束了。不,虽然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进行了交代,但还没有结束。只要人还存在着,生活就不会结束,成长也不会结束。只是一段路程结束罢了,要往里面增添的新的内容了。过去的路程也许是重要的,但却不是唯一的。

    “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就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是那个结果”

    从1975年开始创作,到1988年完稿,十年磨一剑,路遥用十年的青春和生命换来了《平凡的世界》的美丽绽放,《早晨从中午开始》正是他在临终前病榻上的创作随笔。他的创作生活中基本上没有过早上,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在《人生》的鲜花与名利面前,并没有停止前进,而是心怀着更大的梦想,或者说是一种使命!那就是《平凡的世界》。严肃文学的创作无比的艰难,消耗的不仅是体力,还有心力。体力透支,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大病一场,险些死去,几度产生想要放弃的想法……最终还是坚持着。却因为积劳成疾,年仅四十二岁就英年早逝。

    有一位好朋友很迷路遥,视他为偶像。我最初也是受她的影响,走进这位作家,现在,我也真心的认为,路遥,配得起“伟大”二字,伟大的作家,伟大的人。

    想起王安忆的一篇散文《黄土的儿子》中也写到了路遥。其中的一个场景令我记忆深刻,所以要在文章的末尾,再啰嗦的大致叙述一遍;

    在一次作家饭局上,提到了某些前辈一生沉浮,到末了还放不下名和利两样东西。为他深表遗憾。一位朋友便指着王安忆,路遥等所谓的青年作家说,你们先别说这话,到时候你们也会变成这样,这是自然规律,谁也躲不过去。其他人听了这话虽然有异议但却还能沉着。只有路遥忽然站起来,激动的与人辩白“不是这样的,人和人是不一样的”甚至拿出自己小时候没穿过裤子的例子,恨不得马上要来证明自己。这是真的伤了他的心吧。才会像孩子一样沉不住气的争辩。可是,他却不再有机会向人们证明这一点了。

    他还来不及老,便走了……

    有一天,我想去黄土高原看一看。看一看路遥生活和倾注深情的地方,看一看那漫天的尘沙,黄土沟壑,土地的裂缝。还有那崖边粉红色的桃花……

    路遥,是陕北的路遥,是黄土高原的路遥,也是我们的路遥。永远的…

    最后再引用王安忆的一段话;

    “人生是这样的沉重压顶,白纸黑字算得了什么…其实这世界是由荒瘠的黄土凝成,绿地只是表面的装饰。这个世界上的装饰越来越多,将真相深深掩埋。其实,破开绿地,底下是黄土。风刮起黄土,底下还是黄土。路遥,我们都是黄土的孩子”

    ——END

    2016/7/16

    凌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谈《平凡的世界》——我要做好一个平凡的普通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xu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