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机初接触,信息与社交渴求感悄悄消扼杀专注力
拥有第一部手机是在2008年刚上大学,爸妈给我买了一部oppo,当时市场价格两千多。算是平民界的苹果了。
被填鸭式题海战术压抑久掉的我,一进大学简直是如鱼得水,想把自己的爱好发扬光大。
本身的惰性加上手机上五花八门的信息,每次晚自习都是无法集中精力,每隔几分钟必须翻看手机,当时人人网盛行,刷帖子,关注评论,一场两个小时的晚自习下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加起来可能还不到十分钟。
可怕的是,我离开了手机会坐立不安,觉得缺少了重要信息部件,如同顺风耳千里眼被人硬生生活剥般不自在。于是不夸张的说,整个大学期间,我没有好好认真地上过任何一次晚自习,没有认真泡过哪怕一次图书馆。
2、手机日常化,时间碎片化,信息垃圾化,阅读无脑化摧残知识体系
后来,看到一种说法,说,当下的信息时代,没有什么知识是我们通过网络了解不到的,打开百度,新浪,知乎等等,一个词条上百万检索,没有网络不知道的东西,但当我们仔细想来,我们真真得到的知识有哪些?网络上免费的英语课程如此之多,可是每一个拥有手机的白领都能无障碍阅读英语吗?很多名校毕业生英语也只停留在初级水平。网上有唐诗三百首,可是你真的会几首?人人都有资源,可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参加《中国诗词大会》。
为什么,其实很多文章也已经总结过了,排开网络信息资源不深入营养匮乏之外,就是我们所有的空余时间都被各种各样的手机app,不止一种的社交软件,视频网站中无穷无尽的窗口撕裂成碎片,连同我们的注意力。
很快发现,除了工作之外,我无法长时间认真聚焦在我爱好的事物上。
例如,写书法,我常常边上手机播放着我爱看的节目,注意力被手机打断的次数频繁之至,以至于书法至今没有起色。
例如,写文章,我常常回家后,点开手机wifi,把微信上的朋友圈浏览一遍,把公众号中的小红点删掉,把公众号中的文章点出来阅读,我似乎得到了很多信息,实际上,下次聚会,碰到文章中类似话题,我无法确切表述,默默无言。看的文章,视频,信息难以形成知识体系,这些网上时间苍白而无效。
3、沦为手机奴隶,感官刺激日常化,感官愚钝,放弃困难
我们点开娱乐视频,无穷无尽的明星八卦,刺激新闻。我们点开电影页面,无数的电影类型扑面而来,从上个世纪到当下时新,从爱情片到文艺片,从喜剧片再到恐怖片,总有一款适合击中你的喜好,于是你点开放映,平躺在床,用懒人支架把手机固定在视野上方,开始无限制与节制的释放你的感官,戏剧带你走向一个生动的画面情节,比楼下小区花园一成不变的鸟叫生动百倍,有明星坐镇,满足你颜值的视觉享受。
于是,在这种活动中,我们无限提高自己的感官阈值,看过太多文艺与激动,感动的代价越来越高,看过太多喜剧,快乐的代价越来越高,你的感官开始挑剔,你的双脚不愿意走出房门,一个小小的手机竟然生产出大批大批的宅男宅女,快递员要把食物送到你的你家门上猫眼的对面,不然会被你投诉。
4、醒悟与摆脱。
你早就发现了这一切,想要摆脱手机的束缚,却发现,当你很久不开手机,微信有人语音你,你长久不回,别人好生疑惑。家里来了水电煤气账单,没有支付宝,就要跑到千里之外折腾一天才付上款,深夜加班打的,没有滴滴,空车一个个呼啸而过,根本不理会你急切的挥手,焦急的眼神。
你会丢掉手机吗?没办法,生处信息洪流的你注定无法摆脱了。
罗振宇在奇葩说说了一句话,每一代人都不可避免地有他们的牺牲,他们为时代发展付出的代价。上一代,匮乏的资源与知识,封闭传统的思维文化。这一代,高房价与信息的洪水猛兽,逐渐固化的社会阶层。
社会是这样的社会,我们无法摆脱对信息工具----手机的依赖,但我们至少要意识到撕碎我们注意力的正是以手机为载体的信息工具,我们可以选择不做奴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