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发现自己说话出了问题。典型的例子就是和别人交流的时候,难以把该说的东西说清楚,甚至是压根儿就没说到点子上。想想我虽不健谈,却也不曾为自己的语言能力担忧过。至少讨论个问题,写篇文章什么的,逻辑性还可以,不至于词不达意。我是怎么了?
在我剖析自己言谈的过程中,一个过去我不曾有的问题凸显出来,那就是:啰嗦。每当我试图描述一个事情或者问题的时候,做了太多的铺陈,反而不能突出重点了。
这也许和我的职业有关系。做了许多年的程序员,习惯了清晰的逻辑性,这在写代码时是十分必要的。代码逻辑如果不清晰,不仅可能产生 Bug,更会让阅读者难以理解。
所以,在讲话的时候,我倾向于把前因后果和一些潜在的可能性说清楚。我竭力使自己的话有清晰的上下文,不易产生歧义。我担心直接抛出结论,会让对方困惑,从而衍生出更多的问题。
但是,我错了。交流和写代码是不一样的。
交流区别于写代码,写文章甚至演讲的重要一点就是:互动性。在两个人交流的时候,第一句话并不重要,所以才有了 “吃了吗?”,“天儿不错!” 这一类毫无营养的话。
交流的双方,是在你来我往的互动过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的。这是很高效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因为,你说的,未必是我想要的。我说的,也未必是你想听的。只有在不断的互相询问,确认的过程中,才能明确彼此想要的是什么。过多的准备,猜测,铺垫,反而成了沟通的障碍了。
现在的人,都忙。没有几个人愿意听长篇大论,没完没了的。你话刚讲个开头,对方插上那么几句,就把你带偏了。等你回过神儿来,才发现根本没讲到点子上。要是地位不对等的沟通,比如说你和老板讲话,更是如此。你啰嗦两句,可能就直接让你闭嘴了。你觉得委屈,心想:“我这该说的还没说出口呢”。有什么办法,已经晚了,机会没了,这真心怪不了别人。
你写文章,有人愿意慢慢读。你做演讲,有人愿意仔细听。你写代码,有人愿意耐心研究。那是因为对方无法和你互动,只能单方面的去理解。这样的情况,你表述的不清晰,不全面,那是不负责任了。但是交流,不是这个套路。你就应该尽快抛出重点,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说出想说的,听到想听的,才是成功的。
有人说,那我和女朋友煲电话粥,两个小时都没啥重点,也挺成功的。这种必须用废话来消磨时间的情况,是例外,咱就不讨论了。也有人说,那我上来直接说事儿,多不礼貌啊?对,咱们必须讲礼貌,所以客套话该说是要说的,过渡的话该讲也是要讲的。只是在讨论具体问题的时候,不要啰嗦。不要试图一步到位,面面俱到,想把所有的东西一次吐个干净,那必然是会起到反效果的。
总之一个原则:交流在于互动,说话先说重点,不要奢望一句到位。嗯,这样至少能解决我的问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