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昧不明的天空下,几盏昏灯掩映在春叶繁茂的枝木间,远望如豆。
今晨看了《昨日青空》,一场与青春告别的盛宴;一场远去的单人旅程。里面说到:人生的第一次心动,还没来得及勇敢,就已经狼狈不堪。多少次看电影,都会产生共鸣,那些隐匿在青春时期的淡淡的忧伤,往往是不为人知,自己却觉得深刻而不可抹去。
有些感情,就像是山间月色那般缥缈,纯洁而虚幻,看得见,触不着。曾经,有个同学在她的日志里面写到:也许我毕生不会收获爱情,因为我的许多缺点总是需要别人来包容。那时候,我唯一的感想是觉得这种表达太过直白,也真切地觉得这不是一个高中生该有的体味,这种表白,却类似于张爱玲的故事书里的那种短言,明明不是什么优美的句子,读来仍然让人一眼就能够记住。
许多时候,在电影里,得到的一些启示,会慢慢地映射到现实的生活中。就像现在我重新看到她的关于描写爱情的片段,渐渐地觉得那再也不是所谓的年少轻狂,相反,是属于青春的某些遗憾罢了。刘同在《你的孤独,虽败犹荣》里提到,青春是一个储存极其有限的内存,没有人能够十全十美,有的东西多了,有的东西自然也就缺失了。也许,年少某些不足,才是真正青春的样子吧,就好比,从前未说出口的话,多年后回味起来,才觉得,该是如此,经过时间酝酿,会更加回味绵长,才会记住很久。
似乎从来未写过关于爱情方面的散文片段,因为友谊相对而言,来得更加长久一些。《昨日青空》里,不仅有那些来不及说出口的爱情,更有令人刻骨铭心的友谊,高中时期,与所有人都一心一意在投入学习,那种之后再也不会有的光阴,可能以后一旦走上岔路口,便不会相遇的时间,让人们更加珍惜。三年时光,梅花几开几落,池水几涨几退,也没能让感情有丝毫褪色。
时光易老,转眼白衣苍狗,连人也渐行渐远。我记得上次和一个朋友打电话,她说我从来不评论,也从来不回复别人的评论。我才回过头来,发现真的很多评论我是没有回复的,导致有的人,之后再也不评论,再也不联系。她说,有人评论,说明她说友好的,愿意交朋友的那种,没有必要拒人于千里之外。我原是习惯使然,却不料,失去了一些东西。
有时候,我习惯于回头看,看见,昨日的青空明媚,微风徐来,也看见,有的人,虽然途径你的生命,也是眉眼带笑,但最终都成为了过客。每当我读着别后不知君远近,渐行渐远渐无书,就会感慨,就会羡慕,古时候的鱼雁往来,千里尺素,因为那样,还能留着许多字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