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是我曾经的同事,也是我在学校教书时最友好的朋友。
一次偶遇,我们谈及之前在一个学校教书的共同经历。为了曾经的努力干杯,也有了谈不完的话题。有喜有忧,有好有坏。在谈到教书与写作的关系时,总有不正经的倒出了他独特的观察和观点。
他把我们学校教师分为好几类。他说:会教书又会写作的老师,都走出山村且功成名就了,成为了专家型教师。会教书不会写作的老师,都教成了山村教育的“老黄牛”,成了学校少有的宝贵财富。学生喜欢,家长欢迎,领导放心,学校满意。不会教书会写作的老师,都改行了,或是混成了……
一连串的经典“语录”,道出了教育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大伙不得不佩服小A的睿智聪慧。最后,他问我,他属于哪一种?我笑而不答,没有回答。
小A老师最初的写作是奔着文章的发表而去的,是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可未曾想,把他拉入我们的教育叙事写作团队,通过每周一篇的教育叙事作品接龙,他每周都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在大家的相互鼓励和相互的包容之下,他却成为了我们团队的佼佼者,文章发表了不少,也成为了我们团队写作的“台柱子”,大家学习的榜样。
有哲人说过,最好的写作技巧就是扎扎实实的写起来,这一点不假。如果我们总是停留在“想”的阶段,不去实打实的动笔,不去把思想梳理,不去把活动记录,永远都不能触摸到写作的灵魂。
小A喜欢记录教育的生活真实,并随手记录下师生间发生的点点滴滴的故事,也喜欢从那些小故事中去挖掘其故事背后的教育本质,再加上他自己的教育主张,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就呈现出来,给我们以似曾相识的感觉。就这样,小A从原来的奔着发表而开启的写作,成为了他的生活习惯,也逐渐成为了他的的专长。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