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如何与家人愉快地聊天?
昨天的文中提到与家人沟通「找对象、结婚」等事情的时候,经常会发生冲突。
轻一点就是双方争执一下,绝食两餐(反正饿了就去邻居家串个门顺带蹭顿好吃的哈哈)。
严重的可能摔门而出,搞不好还连夜离家出走,大冷天的,犯不着,这里有一套「沟通宝典」,看完再决定要不要连夜出走。
昨天也有很多伙伴和我分享只要一聊到婚姻的事,必然起冲突,沟通不得不终止。他们说这是两代人的想法、价值观的不同。
是的,是我们与家人的想法、价值观不同导致沟通不顺畅,最终也无法达成一致的结论。
只是我们沟通的目的也绝对不是要改变对方的价值观,让双方的价值观瞬间趋同,根本不可能。
我们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同时也充分倾听家人的想法、价值观,最后是否有可能达成互相尊重彼此的价值观,挖掘彼此的需求是什么,并为之一起努力做点什么,让事情变得更美好。
记得之前推荐过《关键对话》,里面讲述了,遇到关键对话时,可以用7步达成沟通目标。这需要我们长期训练,也比较不容易上手。
今天推荐《非暴力沟通》一书,这本书只有四个步骤,能解决我们日常生活、工作职场、亲密关系、社交等各种沟通,让彼此的生命更加美好。
上手也很容易,说不定过年就立马能用上了。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能改变表达和倾听的方式,既能指导我们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能尊重与倾听他人,使沟通的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也是爱的语言。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 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
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我感到……」
3.需要
什么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
「你是否愿意……?」
- 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观察
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你感到……吗?」
3.需要
什么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
「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
「所以,你想……?」
了解了用非暴力沟通表达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模式,我们看看这四要素的具体内容。
01 观察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要求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
只是客观描述我们所观察的事实,而不是评论,这里要特别注意区分观察与评论。
先来判断以下话语哪些是观察:
1.你太自私了。
2.我爸爸是个好人。
3.我儿子做作业总是拖延。
4.老板在开会时爱发牢骚。
5.小李告诉我,我穿黑色衣服不好看。
以上的话是不是我们日常习惯说的,非常抱歉,除了「5.小李告诉我,我穿黑色衣服不好看。」这一句是观察外,其他都是评论,或者说是带有评论的观察。
如果表达里带有几类关键词,就不能看成是观察:
- 评判词或形容词:好人、坏人、自私的、懒惰、愚蠢……
- 程度副词:太、总是、经常、从不……
比如,和家人沟通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说我们:「你个不孝子」,我们也可能会说他们:「你老顽固、老传统」等都不是观察。
如果表述为:「您刚刚说,人到30岁就一定要结婚生子,我认为这是传统的思想。」这里区分事实和评论,而不是一味地给对方贴标签、下定义。
印度哲学家克里稀那穆提曾经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不带评论的观察,只描述事实,看似容易,其实并不简单,有可能是沟通时最难的部分,因为我们经常会卡在这里,从沟通的开始就互相评判、下定义、贴标签。
在清楚表达我们所观察到的事实后,就要正确表达我们观察后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02 感受
我们要清楚并且准确地体验和表达感受,而不是表达想法,这就要求我们区分感受和想法。
我记得从小到大,没有充分且准确地表达过感受,甚至不知道原来我们还可以有这么丰富的词来表达感受。
先判断以下哪些是感受:
1.我觉得你不爱我。
2.我认为我的沟通能力很差。
3.我觉得我被误解了。
4.我是个没用的人。
5.当你说那句话时,我感到害怕。
以上的例句,除了第5句话清楚而正确地表达了感受外,其他都不是感受,都只是想法而已。
如果话语中带有「我觉得、我认为、被抛弃、被误解、被欺负、被打扰、被拒绝」等词,这些都是我们要表达的想法,而非感受。
感受是更加具体、更加明确的词,有很多还是我们平时认为的「情绪化」的语言,书中帮我们汇总了丰富的表达感受的词:
- 表达我们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喜悦、欣喜、甜蜜、感激、感动、乐观、自信、振作、振奋、开心、高兴、快乐、愉快、幸福、陶醉、满足、欣慰
平静、自在、舒适、放松、忠实、安全、温暖、放心、无忧无虑、精力充沛、兴高采烈、心旷神怡、喜出望外
- 表达我们需要未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担心、焦虑、忧虑、着急、紧张、忧伤、沮丧、灰心、气馁、泄气、绝望、伤感、凄凉、悲伤、恼怒、愤怒、烦恼、苦恼
生气、厌烦、不满、不快、震惊、失望、困惑、茫然、寂寞、孤独、郁闷、难过、悲观、沉重、麻木、尴尬、惭愧、内疚、妒忌
遗憾、不舒服、不耐烦、不高兴、心神不宁、心烦意乱、精疲力尽、萎靡不振、疲惫不堪、昏昏欲睡、无精打采
学会清晰且正确表达我们的感受多么重要,想法不重要,感受才重要。
比如前面提到的「您刚刚说,人到30岁就一定要结婚生子,我认为这是传统的思想。」这句可以再优化,变成:「您刚刚说,人到30岁就一定要结婚生子,我感到害怕/困惑……」
不要压抑我们的感受,清晰正确且大声地表达。
03 需要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但是要注意,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四种选择:
- 责备自己
- 指责他人
-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在听到不中听的话时,要选择体会自己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感受和需要通常是紧密联系的。
下列表达中,哪些表达对自己感受负责,也即表达了需要:
1.你来得这么晚,让我很郁闷。
2.你得奖了,我很高兴。
3.朋友叫我外号让我很难过。
4.我很伤心,因为你没有做你答应我的事情。
5.你这么说,我很紧张。我需要尊重。
好吧,你可能已经知道套路了,仍然只有第5句正确表达了感受后的需要。其他例句或许表达了感受,但是没有表达对感受的根源或是带了指责、批评。
我们只要表达感受和需要,而非指责、批评他人,在非暴力沟通中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
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 自由选择
自由选择梦想/目标/方向
自由制定计划来实现这些梦想、目标和方向
- 庆祝
庆祝生命的创造力以及梦想的实现
纪念人生的失落:亲人的去世或梦想的破灭等(表达悲伤)
- 言行一致
真诚、创造、意义、自我肯定
- 滋养身体
空气、食物、运动
免于病毒、细菌、昆虫及肉食动物的伤害
休息、住所、触摸、水
- 玩耍
乐趣、欢笑
- 情意相通
美、和谐、激励、秩序、平静、和平
- 相互依存
接纳、欣赏、亲密关系、社区、体贴、成长、安全感、倾听、诚实
爱、信心、尊重、支持、信任、理解
我们社会文化一直以来也不鼓励表达个人需要,和感受一样,个人需要也一直被压抑。
感受和需要是紧密联系的,在我们表达了感受,也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即表达我们的需要。
比如:「您刚刚说,人到30岁就一定要结婚生子,我感到害怕。因为我看重生命的意义……」
正确表达感受和需要,而不是指责或批评他人。
04 请求
通过观察并描述事实,清晰正确地表达感受和需要,最后一步是提出请求,请求对方帮助。
提出具体的请求,并不是命令,如果对方接收到的请求是「如果不做,他们会受到责罚」,在他们看来这是命令并非请求,第一反应不是服从就是反抗。
不管是服从还是反抗都不是我们沟通的目的。
先来判断一下哪些是具体的请求:
1.我希望你理解我。
2.我希望你更加自信。
3.我希望你尊重我的个人隐私。
4.我希望你经常做晚饭。
5.我希望你能在规定的时速内驾驶。
依然是第5句具体明确地表达了请求,其他请求的表达都不够明确具体。
表达请求还要区分请求与命令。怎么判断请求是否变成了命令:
- 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
- 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而非请求。
如果是我们与父母沟通的时候还好,如果是他们反过来提出请求或是我们作为父母、领导、老师等角色向孩子提出请求时就要特别注意,请求并非命令。
比如:「您刚刚说,人到30岁就一定要结婚生子,我感到害怕。因为我看重生命的意义,您愿意听听我的对人生(婚姻)的计划吗?……」
当然了,这是表达我们自己的时候,反过来我们也懂得倾听及体会他们的感受、需要和请求,他们也可能不懂得如何表达,这时候也需要我们学会用倾听版本的非暴力沟通方式。
在遇到意见不统一,价值观冲突时,都不用害怕。
一旦有冲突存在,正好说明双方都有未满足的需要,只要我们能通过客观观察、清晰准确表达感受和需要,再提出请求。
在充分体会自己和对方的感受和需要的前提下,就一定会办法解决。
不仅仅是过年处理和父母家人沟通的问题,平时的日常生活、工作职场、亲密关系、亲子教育等都能通过非暴力沟通模式解决。
小结:
1.非暴力沟通步骤:
观察事实——清晰表达感受——准确表达需要——提出请求
2.沟通过程中注意点:
2.1 观察并非评论
2.2 感受并非想法
2.3 需要并非感受
2.4 请求并非命令
知道并不等于做到,记得知后而行之。
在充满着暴力语言的生活环境里,无时不刻都可以练习「非暴力沟通」,处处是道场。
愿你我的人生因顺畅的沟通而更加美好;
愿你我的生命因愉快的沟通而更加丰盈。
说说你平时有没有遇到语言暴力,都如何处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