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悲哀。
此刻我在考虑这个。为自己的选择吗?不是。为自己过去颠倒的生活吗?不是。我常常会悲伤,有次很清楚的记得深夜时分读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心中为易遥悲惨的故事和结局而悲哀。或许小说就应该是这种感觉吧,让读者在悲伤中感知生活。或者产生对生活的另一种认知。
还有一本书名曰活着。主人公从小玩世不恭后来经历诸多不幸,儿女,孙儿,妻子一个个离他远去。他渐渐地明白了活着的真正意义。或许就是替亲人无辜的生命继续活着感知这个世界。活着还需要有什么目的吗?目的就是活着本身。世界可能是残酷的,我时常会浏览白血病吧。里面很多帖子都是记录白血病人如何与死亡斗争的。脱发,化疗,呕吐,不断的挣扎着。为了一丝生的希望也要拼尽全力。然后我就自感惭愧,自认虚伪。
死亡是每个人都不愿提及的话题。两个字都是冬天里下了一夜的雪,苍白的冰冷的。这两个字无人幸免,所有的一切都是有期限的。有期限的就自然会过期。过了期就会腐烂,然后渐渐消失,尸体毛发归于尘土。
我是惧怕死亡的。一切都没了。那种感觉是一种绝望的失去。或许从来没真正得到过。所以或许从来就没有失去过。
玩的就是心跳在电脑中播的第二遍了。有时候还是会为那些有意思的台词津津乐道忍俊不禁。不知道为什么,尽管这部剧给人一种非常混乱的感觉。我却对这种混乱欣喜若狂。台词是王朔善用的语言,字里行间透露着北京味道。王朔文字的特点就是一种嘲弄天地玩世不恭,对一切事物都加以调侃,在一种调侃的幽默中宣泄情感。
人活着就要面对很多意想不到的悲哀王朔和王小波分属两种幽默。黑色幽默和嘲弄的调侃意味的幽默。两种意味都让人印象深刻。或许我也该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幽默。可是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难道要一种悲观的幽默,这又有点靠拢王小波了。最近我正在读他的一本书叫做沉默的大多数。从前他保持沉默的原因是很多人的话语存在着谎言的成分。他不相信话语然后就保持沉默。沉默起来思想却一直在另一种路上不停游走。
我想我自己到底是属于哪一种幽默或者沉默呢?是为了幽默而幽默还是为了深刻而幽默?还是不屑话语而沉默或者不会说话而沉默。或者两者兼有。
这段时间我苦思冥想也想不通这个问题。我应该有一种自己的语言风格。之前的风格有些故作深沉之嫌,写出来的句子除了装聋作怪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种文字也就自己骗自己,自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根本不会有人喜欢没有内容的拙劣的浪费时间的文字。这是对文字的不尊重。可是我又该如何转变呢?这定是一种漫长的艰苦卓绝的需要准备持久战的过程。我必须转变。由无病呻吟转变为简单深刻。
现在是晚上十点五十八分。今年第二天就这么结束了。把这些混乱的思绪记录下来。日后翻一翻或许是有意义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