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天#读书#
20190816
P235-P240
《啥都不信是输家》
【社会对信任的丧失已经很严重了。但有一种生存策略似乎能存活下来,一报还一报。先合作,直到被欺骗终止合作。更宽厚一点的是多次包容。吃亏是福,也不用老吃亏。】
P241-P248
《宏观经济学出了什么大问题》
【一直在倒退。数学当主人,经验被忽视?太抽象了...不太懂】
《啥都不信是输家》
开篇举例:
- BetterRead“英文书漂流瓶计划”,被人认为是“康夏散书”
- 作者不接陌生电话,防骚扰屏蔽
提出人生指南:
高西庆是什么人呢? 他为人是这样的: 热情、 率直、 敢言, 性格帝。 他做事是这样的: 杜克大学法学院出身, 海问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之一; 中国证监会是政府机构不便用创始人这个概念, 但如果能用的话他也是之一; 履历上还有中国最早的海外投行中银国际CEO、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中投公司总经理。
介绍一个人:性格;学历;工作履历。足以
这样一个人, 你想不想知道他做人的策略是什么?
“我总是选择先信你一次。 如果你回报以信任, OK, 我们以后做朋友; 但如果你骗我, 也OK, 你就只骗得到我这一次, 没有以后了。 ”
就这么一个简单策略, 使性格帝高西庆不仅顺利渡过了法治社会,也安然渡过了丛林社会, 通吃。
和我之前坚持的有点像啊。借钱,一次不还就没有下次了。请客,一直没回请也就算了;送礼,礼尚往来才能持续。
我的容忍度比较高,不一定只有一次。但多次更能见人心。
这是用来对付囚徒困境的经典博弈策略, 叫作tit-for-tat, 中文我译作“一报还一报”。 夫子说: 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 与此相近, 但还不够精确。
精确地说是这样:
——第一次总是选择合作;
——对方如果合作, 则我继续合作;
——对方如果欺骗, 则我不再合作;
——只要对方从欺骗回到合作上来, 则我再度合作。
简单地说, 第一次总是合作, 然后对这一次对我做什么我下一次就对他做什么。 一报还一报。
囚徒困境:明知有更好的选择,却困于更坏的选择无法自拔。
策略锦标赛表示:一报还一报策略最优。
因为它以最小代价给合作留下机会。 它不做老好人, 不会锁定在永远被人利用的坑里: 你骗我一次, 以后别想再骗我; 但它也不怀恨: 如果你回归合作, 那么我既往不咎重启合作; 最重要的是, 它第一次总是选择合作, 哪怕因此时常吃亏, 但只要能与其他合作者相遇, 那么就能持续合作创造最大价值。
现实中, 信息不完整, 能见度有问题, 误解丛生。 如果双方都是一报还一报, 一旦其中一方误会对方欺骗, 就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他不合作, 引发对方下一轮不合作, 于是都锁死在不合作的死结中, 造成永久损害。 扪心自问, 你跟伙伴之间有没有发生过这个死循环?
所以, 一报还一报策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要变得更宽厚, 更能容错, 给误会留出空间。 所以, 更好的策略是不惜再吃点亏, 一报还两报: 只有对方欺骗我们两次, 我们才不再与其合作。
现实险恶, 我们却还要坚持保有希望, 宽以待人, 随时准备迎接浪子回头。 不是因为我们太傻太天真, 而是因为合作太重要, 而不合作最终没有出路——骗子确实到处都是, 但怀疑一切的人注定是输家。
给合作机会, 才能给自己机会。
用科学的理论解释“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科学合作,不怕吃亏(也别太傻)
《宏观经济学出了什么大问题》
主题实在太强烈了: 宏观经济学出了什么大问题?
宏观经济学30年来没有进步, 只有退步。 这是罗默的论断。
为什么这样说?
罗默引用了学界大人物的一句话, 以说明当下的宏观经济学主流离真实世界的距离有多远:“除了剧烈通胀时以外, 我不确定货币有什么用。 ”罗默没有指名,因为他说不想攻击个人, 只想攻击这类现象。
……
经济学是一种社会科学, 它必须尊重经验。 罗默批判的要点在于,滥用数学的后果是遮蔽经验。 我以数学系本科和硕士的资格, 大约在30年前, 关于经济学, 有过类似的批判。 因为文化传统的差异, 中国历来不缺乏尊重经验的经济学家, 晚近的, 以张五常和周其仁为代表。
布尔丁的名言: 数学是好仆人, 却是坏主人。 经济学家当然不应滥用数学方法。 可是, 这也是通例, 当我们对真实过程缺乏体验时, 我们倾向于以更抽象的模型弥补体验之不足。 极而言之, 世界的本质是“数”。 在另一极端, 世界就是表象, 它没有本质可言。
对经济学不了解,很多专业术语不懂,看到就头晕,匆匆略过。有机会再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