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太阴病

太阴病

作者: _FLY_ | 来源:发表于2015-03-25 14:04 被阅读755次

太阴病武士中医新浪博客

  • 太阴病属于里阴证。病机呢?就是虚、寒、饮、湿、痰。

  • 太阴虚寒不外乎外因和内因,——里寒就一定是太阴。

  • 少阴、厥阴和太阴确实有区别的,少阴属于表阴证,厥阴属于半表半里阴证。

脉象
里寒脉象上会有什么表现呢?寒则缩嘛。所以,脉就会沉,或紧。
切脉时会发现:这个脉就是沉下去的,同样道理,也是因为寒,而血液也会流通不畅。

舌苔
里寒从舌苔上会有什么表现呢?舌苔一般情况下都是白白的,不会是黄的。如果黄,就一定有里热的现象了。
(刚吃过橘子,那不算啊,这是假象。所以,看舌苔时,也不要忘了问问是否吃了什么东西。)

治法:用热药,火热汽化。
太阴的水饮可是很厉害的。体内寒了,没有太阳来温暖了,当然会产生一些水饮了,治疗水饮的办法就是想办法气化它。就像用火来烧它。火一旺,水就气化了。这个道理很简单。所以,治疗太阴病就要用热药,给他加加火。

寒分等级,就是轻重缓急

中焦虚寒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 方解

最轻的一种大概是小建中汤了,它是中焦虚寒了,不过不算严重。

当某个脏器一旦空虚时,人要想自保,就要会被填充一些东西,来进行补救。当上焦空虚时,中焦,下焦就有可能会补充上去,以完善自身的平衡。

如果是轻微的里寒,仅仅是肚子痛,也没有其他问题,确定是太阴病后,小建中就能解决。

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半夏干姜散、吴茱萸汤

理中丸

附子理中汤中药方剂中医世家

半夏干姜散中药方剂中医世家

吴茱萸汤

进一步呢,可用理中汤或附子理中汤。如果水饮仅仅是造成干呕,吐涎沫,半夏干姜散就可以解决。水饮的发展一到造成头晕,头痛,再加上干呕,吐涎沫,那就是吴茱萸汤证。

当没有水饮,或水饮很少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就单单是寒的症状;严重了,水饮就泛滥成灾了。

附子粳米汤

附子粳米汤中药方剂中医世家

当里寒达到雷鸣切痛,寒气胀满,胸肋逆满,甚至呕吐时,就说明已经里寒到一定程度了。这时,附子粳米汤就可以治疗了。为什么会雷鸣切痛?雷鸣呢,就是从外面能听到肚子里像打雷一样响,咕噜咕噜的,这是因为水饮了,水饮是不稳定的东西,会到处跑来跑去,在肠子里到处闲逛,它不管你如何,反正有了我水饮的地盘了,所以就会雷鸣。切痛,说名很严重啊,就像拿刀子切你一样。胸肋逆满呢?那些水饮可是见缝插针的,瞧着两肋有地方,就直接过去了,胸肋里面进入了水饮,能不胀满吗?那一定是涨满的。如果水饮直接往上跑,胃就会遭殃,胃的本能就会想把这水饮排出去,所以就会呕吐。这些都是主要的最标准的症状。

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

如果里寒再进一步发展,就会在肚皮上出现有头足的现象,见到这种现象,就可能是大建中汤了。这个里寒可是严重极了,寒牵连到胃,就是吃不下东西。因为,寒则缩,寒则凝,胃就会不再动了,人也就没有食欲了。波及到肠子,因为寒到一定的程度了,肠子也会搅动,会在肚皮上表现出来,这个时候,肚子一定痛的厉害,因为寒,里面的血管都基本闭塞了,不通啊,所以,不通则痛。

水饮呢,是一个非常不老实的家伙,可以说是大坏蛋一个,而且还是一个流窜犯,如果把人的身体按照上中下来分,也可以分出一个三焦系统,心肺属上焦,肝胆脾胃属中焦,剩下的就是下焦,水饮的流窜地方不出这三个区域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中药方剂中医世家

先说上焦区域,心肺部分,如果水饮犯上作乱会怎样?一旦水饮流窜到肺部,再加上表证,就会出现小青龙汤证,咳嗽啊,吐稀水痰啊,厉害一点的,躺下都不行。

苓甘五味姜辛汤、茯苓泽泻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

茯苓泽泻汤中药方剂中医世家

茯苓杏仁甘草汤中药方剂中医世家

如果没有表证,就一个单独的水饮流窜到肺部,就会也咳嗽啊,吐稀水痰,胸部胀满,那就是苓甘五味姜辛汤证了,只不过,这个汤证仅仅是肺饮,没有表证,所以,针对这种症状,就可以开苓甘五味姜辛汤了。

如果水饮仅仅造成呕吐频繁,吐了以后还会口渴,那就是茯苓泽泻汤证。如果水饮造成胸闷,气短,会或者呕吐,就可能是茯苓杏仁甘草汤证了。因为水饮填充在胸腔里面,心脏一定会受不了的,所以才会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再严重呢?也可能出现十枣汤证,就是那个悬饮了。

防己茯苓汤证

防己茯苓汤中药方剂中医世家

水饮如果流溢四肢,会怎么样呢?水饮一旦流窜到四肢,四肢就一定会肿起来,本来四肢里面的组织啊就那么多,再来一些水饮侵占了空间,能不肿吗?人的本能是会抵抗的,水饮在四肢,手脚也会因为交争而颤动不安,那么这就是防己茯苓汤证了。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_好搜百科

如果水饮流窜到中焦,比如胃,就可能吃不下东西。胃因为水饮而受到寒而蠕动功能变得很差,所以就会不欲食,就是不想吃,或者吃不下东西,因为胃寒,所以吃不了啊。那如果热呢,就饿的不得了啊。如果水饮在中焦,就可能会引发奔豚,那么就是苓桂术甘汤证了。这里说的是水饮在中焦的情况。

那如果水饮流窜到下焦,进入肠子的区域呢?就会拉肚子啊。如果拉肚子没有脓血,一般的,附子理中汤、附子粳米汤、大建中汤等都可以斟酌选用。

桃花汤

桃花汤中药方剂中医世家

但如果这个寒性的拉肚子,拉的都带脓血了,那么就要用到桃花汤。

如果水饮继续往下流窜,一旦累积时间过长,就会到双腿,因为水性下沉啊,所以累积到双腿,那就是双腿浮肿了。因为水饮在下焦,所以我们就利用下焦来把水去掉,就是那个利小便啊,所以针对下焦双腿水肿的情况就可以用真武汤了,水饮在下利小便就可解决。那水饮呢不光是在三焦流窜,也可能在身体的肌肉啊,就是金匮所说的风水,皮水。

瓜蒌薤白汤、栝楼薤白半夏汤

瓜蒌薤白汤治病薛东庆新浪博客

栝楼薤白半夏汤中药方剂中医世家

如果水饮停留体内时间太久,也可能会变成痰饮,痰饮呢?是非常粘稠的,痰饮如果在上焦,会如何呢?如果侵犯到心脏的大概区域,就会胸闷短气,前胸疼到后背,那就是瓜蒌薤白汤了。甚则,就是瓜蒌薤白半夏汤了。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_好搜百科

温经汤温经汤的功效、用法、用量医学百科

还有女人的问题,如果寒流窜到女人的胞宫呢,寒则凝,则缩,则滞,女人就会痛经,就会淤血,就会月经延后,就会闭经,就会长瘤瘤,女人的胞宫问题就是桂枝茯苓丸和温经汤为主。

还有其他一些方剂没有说,因为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里寒造成的。

那么如何来判断太阴病呢?

首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定位问题,如果定位有错,那就一错百错。其实呢,定位也不算难。伤寒的辩证呢,就是三阴三阳而已。所以要首辩阴阳,看一看属于阴证,还是属于阳证。阳证就是热、实。阴证就是虚、寒。

然后分出表、半表半里、里。注意这个顺序,那可是人体的三层防线啊。里证也分一个阴阳。阳就是阳明,阴就是太阴。那么,太阴就是里虚寒了。既然是里虚寒,那么症状就一定会表现出里虚寒的特点,舌苔啊,白白的,或者白白厚厚的。或者肚子会痛啊,会拉肚子啊(要区分承气汤的肚子痛,区分热症的拉肚子),或者会吐白痰啊,稀水痰啊,呕吐啊,眩晕啊,或者小便白白的,或者手脚冰凉,或者吃不下饭啊。这都是最基本的症状,综合起来,就是四诊和参,基本具备三项以上,就可以断定为太阴病了。当然,今天说的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太阴病,实际上人得病往往会很复杂,一般情况下,单独的太阴病可能不是太常见,常常见到的往往会很复杂。可能会合病、并病。但这些确是基本功,基本功掌握了,相对其他复杂的也好说了。有些方子呢,可能不是单一的太阴,也可能是合病方,也可能是并病方。这些方子在这里不一一介绍了。

如果遇到合病、并病的患者,就把方子合起来用就是了。


奔豚

豚,即小猪。奔豚一由于肾脏寒气上冲,一由于肝脏气火上逆,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 从证候表现看,类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而出现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

比如那个奔豚,就是上焦空虚了,而下焦的水饮就像来犯的敌人一样虎视眈眈,一看上焦城池空虚,无兵将把收,马上就兴兵作乱,大举犯上。那你说,你怎么知道下焦有水饮啊?很简单啊,下焦就是水宅嘛,平时的小便从哪里来的?当然从下焦了。那你说肾水也可以。不过,说肾水似乎高深了一些,倒不如下焦的水宅形象啊。你如果不相信水宅,那就怎么会尿出液体啊?总不能尿出一团火吧?那你是外星人。说到一团火,下焦也有火啊。这个火怎么理解呢?一般都说命门火,也有说肾阳火的。不管如何解释,反正你只要记得,下焦也有一个红太阳啊,这个红太阳如果没有了,人也就差不多了。这个红太阳就是人生下来就有的先天的东西。所以,下焦是水火并存的,平时都相安无事。一旦太阴病了,下焦的水饮就会增多的,因为多出了一个里寒,本来就有水,再加上一个寒,还能不多吗?如果寒不太多,还不至于水饮作乱,如果太过了,就说不定了。

奔豚_好搜百科

《经方实验录》奔豚中医世家


承气汤_好搜百科


一例太阴症--最好的医生是时间常德宠济堂新浪博客

寒伤脾胃,脾主升,现在左边的脾气不能升了,则有气阻滞在中焦,可见腹略有涨气。
  胃主降,脾气不升,阻滞中焦气机则胃也不能降,可见呕吐,胆火也随之不能降,可见呕吐为黄水。
  脾胃升降失常这一点也决定了现在犬不会有食欲。因为犬的自我感觉是饱的。
  胃不降,则心肺亦不降,肺不能通调水道,而出现鼻水与眼泪。肺不能通调水道下行,则尿少。
  晚上1点,为太阴病的愈解时,亥与丑时之间,而三阴病都是阳气有明显不足,所以从丑时开始,阴气渐消退,阳气渐上升,这样阳气就会驱邪外出,与邪气做斗争。而胃与胆火不降的话,就会向外吐出。

圆运动图

相关文章

  • 太阴病

    太阴病武士中医新浪博客 太阴病属于里阴证。病机呢?就是虚、寒、饮、湿、痰。 太阴虚寒不外乎外因和内因,——里寒就一...

  • 太阴病

    太阴病,正气不足,邪气在里,这里的里主要包括了食道到肛门的这个消化道的全部,还有不与外界直接连通的脏器小,比如心、...

  • 太阴温病,不可发汗

    太阴温病,不可发汗。这是《温病条辨》中的提出的。 太阴,就是手太阴肺经,也就是肺部,太阴温病,就是我们的肺部感受了...

  • 学伤寒论太阴病部分

    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初始阶段,意味着邪气从六腑向五脏方面发展。 太阴病的病理 太阴主要表现在脾和胃,脾胃功能虚衰,阳气...

  • 太阴之为病

    如下图该患者为52岁女性,类风湿六年余,全身关节疼痛,晨僵现象严重,右手无名指及小指已变形。得病以来多处寻医未果...

  • 太阴病条文

    1、太阴病,渴欲饮水,饮水即吐,此为水在隔上,宜半夏茯苓汤。 1)煮法:时间十分钟左右。 2)和五苓散的区别: ①...

  • 太阴病总结

    太阴病,渴欲饮水,饮水即吐者,此为水在膈上,宜半夏茯苓汤。 太阴病的这个人脉是沉沉塌塌的,或者是偏弦的,有痰就偏弦...

  • 随笔(二一七)

    说说“太阴病” 太是大的意思,那么,太阴就是大阴,太阴经当然是指大的阴经。 太阴为三阴之首,(三阳暂且不表)太阴与...

  • 随笔(二二五)

    学习《伤寒论》276条 (原文):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译文): 太阴病见到脉浮,且伴有“身体疼...

  •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乡野拾遗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太阴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ig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