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感谢丽,让我第二次和这本书相遇,我们一起开启共读之旅。第二次的相遇,让我打开书时,有了熟悉的亲切感。
看到今天阅读打卡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何为教师的职业素养?如何培养?” 这个问题引发了我太多的感触,觉得心里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想想自己最初要当老师的愿望来源于我的班主任,初中的语文老师。他的温文尔雅,尤其是在讲解文言文时的生动有趣,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要当老师、并且要当一名语文老师的种子。
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当老师的愿望实现了,十八岁的我如愿站在了三尺讲台上。十八岁的我青春洋溢,满怀激情。我那么喜欢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喜欢他们亮晶晶的眼睛,喜欢他们的淘气顽皮,喜欢课间和他们一起玩耍: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打沙包、跳绳、跳方格,把家长没时间管的孩子带回家管吃管学习,心无旁骛地做老师,那时候的我是开心的,是幸福的。因为我爱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喜怒哀乐。尽管那时候学校的硬件设施并不好,卷子是在刻板上一个一个字刻上去,再滚动油墨机一张一张复印出来,手上常常沾着油墨的痕迹,一份份卷子耗费体力、耗费精力,但我却不觉得累,不觉苦。最美最快乐的时光,年轻时讲台上的我!
转眼间,我成了老教师,成为了管理者,此时的我却感到职业的倦怠,感觉到的是教育的难。真的难!常会迷茫、会无助、会无奈,想寻找力量,去面对这些难。今天的阅读给了我答案。是的,如果不能认识到我们教师职业的特点,我们就无法体会到这个职业的快乐,没有快乐,消极情绪就会控制我们的心,而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是为人而斗争,克服消极的影响,使积极的影响发挥作用。
我们所需要的教师职业素养一:认识人、了解人,对人的多面性和无穷性始终保持惊奇、好奇,充满热忱。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条真理是可以应对一切儿童绝对同样适用的。这也和孔子说的“因材施教”一样。
素养二:我们应对学生,对学生身上的良好本质具有无限的信心。把热忱和智慧结合起来,成为一名有教师素养的好老师。教育的根基是坚信可以成功的教育每个孩子。
寻找力量,重拾对孩子心无旁骛的爱!相信相信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