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三 如何讲闻二种殊胜相应正法
乙二 讲说轨理
丙一 思维说法所有胜利
不为名闻利养而为众说法是无染法施,有二十种好处:成就念(正念);成就胜慧(修所得的慧);成就觉慧(思所成的慧);成就坚固(胜解、定解);随顺证达出世间慧;贪欲微劣(降低贪心);嗔恚微劣;愚痴微劣;魔罗于彼不能得便(内魔除去,外魔自然无法侵蚀);诸佛世尊而为护念(坚信三宝、有正知正念,就会得到佛的护念);诸非人等于彼守护(护法护持);诸天于彼助发威德;诸怨敌等不能得便;其诸亲爱终不破离(亲爱指法的眷属);言教威重(说话有威信);其人当得无所怖畏;得多喜悦(法喜);智者称赞;其行法施是所堪念(他的法施值得大家忆念)。
丙二 发起承事大师及法
诸佛对法都很恭敬,我们对法也要发起极大的恭敬。法是佛说的,所以要忆念佛的功德、能说法的大师的功德。佛、法、说法师的恩德很大:众生闻法修行后,最次能脱离三恶道,其次可以脱离轮回,最上能成佛渡众生。
丙三 以何意乐加行而说
说法的人应该以《海慧问经》中的五个观想为意乐:一,把自己当做医生;二,把法当做治病的药,说法的时候要以治众生烦恼病为目的,而不是彰显自己博闻强记;三,把听法者看做病人,针对其症状开药说法;四,于如来所起善士想,佛是能说法的人,说的法绝对没有错误;五,于正法理起久住想,正法久住,才能治众生病。除此之外,要“于徒众修习慈心”,对听法的徒众产生慈悲的心,而不是傲慢的、厌烦的心。
说法的人还要断除一些烦恼:“恐他高胜嫉妒”,怕别人比自己高明的嫉妒心;“推延懈怠”:说法不精进;“数数宣说所生疲厌”,多次说法后产生疲乏厌倦的心理;“赞自功德举他过失”,说法时赞叹自己,批判别人;“于法悭吝”,不愿意把自己得到的法说给别人;“顾著财物谓衣食等”,自己说法是为了供养的衣食财物,有供养就说很多,没供养就敷衍了事。说法师应该为自他成佛而说法,以说法的功德作为自己最殊胜的供养。
说法的加行:沐浴更衣,洁净身语意;在清净的地方敷座讲法;上座后,法师要念 降魔咒,破除魔众的干扰;舒展容颜,面容慈善;确保所讲之法符合义理,没有错误。然后开始讲法。
《妙法莲华经》中的《安乐行品》中说:有智慧的说法人应该没有嫉妒心,精进不懈怠,远离一些忧恼,对弟子起慈悲心,自己昼夜修殊胜的法,以无量的譬喻为众说法,不稀奇弟子的供养。智者要常常发愿希望自己和众生快快成佛,为利益众生而说法,把说法的工作当做自己最好的安乐资具。
丙四 于何等境应说不说所有差别
什么时候对什么人该说法?什么时候对什么人不应说法?
《毗奈耶经》中说:没有启请不应说法,启请后应该观察听法人根器而决定说不说,说什么。如果根器合适,即使没有启请也应该说法。
《三摩地王经》中说:启请后说法前,应该先说谦虚的话语“我学未广博,汝是知善巧,我于大士前,如何能宣说”。说法是要观察听法人根器,如果根器合适,即使没有启请也应该说法。
《毗奈耶经》中说:站着的不能为坐着的说法,坐着的不能为躺着的说法,处于低劣位置的不能为处于高座的说法,不能为穿戴不庄严地说法,不能为拿着兵器的说法等。总之,为了尊重法,不应该因为巴结讨好、名闻利养,而低人一等为人说法,这是对法的轻视。对病人说法时,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应对,特别开许。
乙三 于完结时共作轨理
讲法圆满结束后,要以猛力希欲的心回向现时和究竟的愿望,即当时的愿望和最终成佛渡众生的终极愿望。 如果按照正确的轨理讲闻正法,即使只讲一座也能获得经中所说的所有胜利。 如果讲闻达到精要的程度,就能清净原来因不恭敬法和法师而产生的业障,也能饶益自己的身心。
先贤对于讲闻正法的轨理十分重视。现在很多人不重视这些轨理,即使给他讲很多深广正法,也会成为他烦恼的助力,增长他的我慢心。因此有智慧的人要努力做到讲闻正法的规矩,即使做不到所有的,也要做到几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