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描述某種行爲時應針對行爲,而不要將行爲的好壞與人的好壞混爲一談。
我們對於行爲是“好”還是“壞”、是“恰當”還是“不恰當”的判斷是非常主觀的。與其他家長、老師或是咨詢師分享我們的經歷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爲客觀的判斷。
秩序挂毯:結實的經綫包括韻律、規律和一致、接納、尊重、設定切實可行的界限、充分準備、有條不紊以及有助於促進正面行爲的其他各種方式方法。富有創意的緯綫除了講故事,幽默、游戲、歌曲、童謠、家族儀式、節日和社區活動都可以使秩序挂毯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故事不應説教或引發内疚感。治療故事應盡可能讓聽者自發的得出自己的結論。
針對特定行爲寫故事時,我們常常能找到某種動物、昆蟲或物品,他們具有和主人公相似的行爲,隱喻的綫索常常來自於此。
針對某個孩子寫故事時,也可以用孩子喜歡的動物或玩具作爲隱喻,或者從他的生活環境中尋找綫索。
給全班孩子寫故事時,可以從課程的某個主題或是學校周邊的環境中尋找隱喻的綫索。
故事創作者應始終懷有“助人”之心,並祈願故事真的能起到“治療”作用。
關注具體行爲,寫故事的時候就更容易靈機一動,找到主題。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説,一定要一遍遍重複講述,並且每次都以同樣的方式展開故事中重複的情節,以同樣的方式説出那些押韻的歌謠,這種重複發揮的療愈作用絕不應該小視。
故事的結尾一定要美好而充滿希望。要等到孩子們更大一些之後,才能讓他們接觸那些結尾既不快樂,而且常常也不能體現正義和公平的故事。
神話適合八歲以上的孩子。
“吹牛”故事和説謊比賽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具有神奇的作用。
通常我判斷一個故事是不是説教,就是看它的結尾是不是讓我感到彆扭。
講故事的過程是一個“分享”的過程,而不是“表演”的過程。
給年幼的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一定不能誇大人物,不要以過分戲劇化的方式來講故事,尤其是講童話或民間故事的時候。信任故事中的圖景的力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