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大体》 第二章 依法
红林悟道《韩非子-大体》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大体之道的源泉-自然。人类仰观天象,看星云变化,俯视大地,看山川河流,总结出历法,归纳出二十四节气,从此农耕有了规律可循,人类由食物采集时代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农耕的大体-节气,保障人类向前进了二千多年,直到蒸汽机的出现人类跨入工业文明时代,但历法节气依然指导着我们的生产生活。
中国人是如此的乐山乐水,吃喝要天然无污染的,住要前照后靠的风水宝地,就是死后也要埋在龙脉之处,以便萌泽后代,我们所有的向往都可以在名山大川中找到寄托。我们之所以钟情于自然山水,是因为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文化根植于自然。《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 的规律,这个规律被称为“道”。中国人所有的智慧都来自于《易经》,而易经来自于自然。
二千多年的农耕历史造就了我们凡事都要“自然而然”的思想,凡事莫强求,因为强扭的瓜不甜。意思是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条件成熟了结果自然就会出现,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条件让结果显现,这就象我们去政府部门办事手续全了自然就会有结果,我们能做的就是准备所需的手续,而不是去直接创造结果,事物的结果是事物规律所决定而不是人。现实社会中,人们只注重结果,认为自己努力了就应该有这样的结果,往往忽视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努力的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
韩非子对于自然而然的理解是“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意思是:不让智巧烦扰心境,不让私利拖累自身。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来源于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脱离事物的本质,用自己的定式思维代替事物的发展规律。自然是事与愿违,痛苦不堪。自以为是就是坚守自己的智巧(思想),为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而固执己见,后果自然是累心累已。韩非子的意思并不是要让我们放弃智巧与目标,而是要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在规律之下施展智巧与实现目标,智巧与目标动力是用来创造条件的,是人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不是欲望自私的表现。
韩非子认为正确的自然而然的做法是“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意思是:把国家的治乱寄托在法术上,把事物的是非寄托在赏罚上,把物体的轻重寄托在权衡上。还是依法治国的思想与思路,君主治国不能依靠自己的智巧和喜好*习*性,要依靠国家律法,否则就是累心累己,而国事千万,仅凭一人之力既治不好,反而会出事。关于这一方面的论述韩非子有万言之论,从自然之道,到个人之能,从事物规律,到祝祸结果,全方位的论证了依法治国是国之至治的唯一方法,也论证了智巧之治是祸国殃民的根源所在。
用赏罚让民众知是非,人性都有两面性,在没有制度规范与约束的情况下人性恶的一面就会展现出来,比如2020年美国的黑人人权运动,社会一旦失去法制,不劳而获的抢劫行为就出现。当然,我们要支持美国黑人的人权运动,但我们也要反对这种无法无天的犯罪行为。国家律法的核心就是赏罚,这也是君主的权柄所在,通过赏罚来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能做的就是“是”,不能做的就是“非”,继而让民众形成是否观。观是否,得赏罚,才会有是非观。
有了是非观,民众做事才会衡量是否要做,这就是社会标准的作用与价值。对于一个物体的重量,不用称称,大家各说一词永无定论还会引起争斗,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称称一称,是多少就是多少,不需要争论,当然前提就是统一度量标准,大家都接受这个标准。可见 ,当年始皇帝统一度量衡是多么的伟大。凡是能解决民众争论的办法都是伟大的。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
标准化是工业文明的标志,法治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在标准与法规面前些,不需要争论,不需要费心劳神,按照规则办就好。对于普通人来说知道1+1=2就好,不需要知道为什么等于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