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恶知学》理论介绍

《恶知学》理论介绍

作者: 韩妙第 | 来源:发表于2023-08-05 19:53 被阅读0次

 

恶知

韩妙第:著

 

图片来自网络

20230806

恶知学》理论介绍

作者:韩妙第

日期20230806

一.恶意性

恶意就是不良的居心,坏的心意、用意以及歹意。显然,恶意就是平常人所说的使坏,使坏就是尽坏主意。通过提供恶意的前提来,以此来达到某种破坏性的结果。因此,恶意就是不正确的,不好的心意、用意以及歹意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馊主意。馊主意,就是那些出发点虽好,但却极不靠谱、特别离奇、还有些搞笑的主意。馊主意历来都有,花样百出,屡见不鲜。但是馊主意抑或恶意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断地在制造麻烦,由此使得本来比较顺利运转的事情陷于紊乱、停顿以及损坏之中。

二.欺骗性

欺骗是在双方平等及信息共享的情况下,施骗方以虚假的事实,空洞的承诺,子虚乌有的结果掩盖事实真相,并故意施诈使被骗方上当。即将有倾向性、目的性以及诉求性的思想部署为原则,在整个欺骗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将各种资料和素材进行等级化处理,使得其在系统化组织中分别拥有中心以及层次、职能的整体性的职能。同时以虚假的言行,空洞的承诺,子虚乌有的事实掩盖事实真相,通过做局,设计圈套,采取欺假、诈骗等的手段,故意施诈使人陷入陷阱不可自拔的上当。所以,欺骗行为中包含有创意、策划、规划、计划以及执行系列程序。并且,欺骗就是通过设计陷阱来诱惑他人不断地听从摆布,甚至被骗到人财两空还信誓旦旦的执迷不悟。

三.破坏性

破坏就是采用某种力量,以渐进、突变等方式扰乱、变乱、毁弃、摧毁、损坏各种有序活动中某种事物、资产以及知识;因此,在力学中,指材料变形过大或丧失对外的抵抗能力。这种现象称为破坏。破坏时的应力称为破坏强度。即破坏就是带着恶意针对确定性对象、不确定对象进行破坏,贬损以及攻击,从而在看到被恶搞对象不堪凌辱的落荒而逃,甚至倾家荡产之后心满意足。

 

四.定义性

什么是恶知?

恶知就是通过使坏,使得整个有序过程被破坏而陷于紊乱的境地。因而,恶知就是提供不起好作用,但是起到坏作用的知识。这种知识唯一的价值在于通过制造问题而起到恶作剧的效应。因此,作为恶知的作用是通过反动性、反智性以及反常性体现,并致力于实现反常识、反权威以及反科学的目的,更由于恶知的先天性基因而在不断的衍生出颓废性、腐败性以及垃圾性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问题功能。

五.概念性

什么是恶知?

恶知就是带有邪恶意念的知识,这种邪恶意念往往被包装成用心良苦的“为你好”动机而在社会上被广泛运用。显然,作为恶知的指导思想是由垄断性、操纵性以及控制性组成,在实践的时刻显示出反动性、反常性以及反智性作用,并且始终秉持阉割性、隔绝性以及脱钩性原则,进而通过恶意性、欺骗性以及破坏性等现象的特征,最终是以危机性、风险性以及陷阱性三种类型存在并不断的滋生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

结语:

在现实中总有一些人看不得他人好,因而在各种场合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地制造问题来妨碍、阻止以及制约他人以及整个组织既有的有序运转秩序。当然,当“恶知”被他人误用之后产生很多问题、麻烦以及损失的时候,提供“恶知”而使坏的人则躲在一边发至内心的窃喜。同时,“恶知”这样的知识也在为闲极无聊的人提供了恶搞的机会。当然,恶作剧也是一种戏剧效果。但是“恶知”这一损人不利己的知识无论什么时代总会在一小部分人群中被推崇备至。并且,“恶知”这样的知识在伦理性、道德性以及人文性方面有缺陷,因而使得法律无法眷顾以及制裁。显然,人性的复杂度远远超越自然世界中数学、物理以及化学等的规律性。开创《恶知学》理论就是将“恶知”作为知识点展开分析、比较以及研究,从而根据“恶知”这一动机、诉求以及目的的知识出发点从中寻找出其中内因、现象以及衔接内因与现象之间的规律。

 

 

恶知学》理论目录

作者:韩妙第

日期20230806

 

第一章:恶知的现象┉┉┉┉┉┉┉┉┉┉┉┉┉┉┉┉┉┉┉┉┉┉┉┉┉┉┉┉(001

一.恶知的概念┉┉┉┉┉┉┉┉┉┉┉┉┉┉┉┉┉┉┉┉┉┉┉┉┉┉┉┉┉┉(001

(一)词本位┉┉┉┉┉┉┉┉┉┉┉┉┉┉┉┉┉┉┉┉┉┉┉┉┉┉┉┉┉┉┉(001

(二)递归性┉┉┉┉┉┉┉┉┉┉┉┉┉┉┉┉┉┉┉┉┉┉┉┉┉┉┉┉┉┉┉(001

(三)定义性┉┉┉┉┉┉┉┉┉┉┉┉┉┉┉┉┉┉┉┉┉┉┉┉┉┉┉┉┉┉┉(001

 

二.恶知的特征┉┉┉┉┉┉┉┉┉┉┉┉┉┉┉┉┉┉┉┉┉┉┉┉┉┉┉┉┉┉(001

(一)恶意性┉┉┉┉┉┉┉┉┉┉┉┉┉┉┉┉┉┉┉┉┉┉┉┉┉┉┉┉┉┉┉(001)

(二)欺骗性┉┉┉┉┉┉┉┉┉┉┉┉┉┉┉┉┉┉┉┉┉┉┉┉┉┉┉┉┉┉┉(001)

(三)破坏性┉┉┉┉┉┉┉┉┉┉┉┉┉┉┉┉┉┉┉┉┉┉┉┉┉┉┉┉┉┉┉(001)

 

三.恶知的类别┉┉┉┉┉┉┉┉┉┉┉┉┉┉┉┉┉┉┉┉┉┉┉┉┉┉┉┉┉┉(001

(一)危机性┉┉┉┉┉┉┉┉┉┉┉┉┉┉┉┉┉┉┉┉┉┉┉┉┉┉┉┉┉┉┉(001)

(二)风险性┉┉┉┉┉┉┉┉┉┉┉┉┉┉┉┉┉┉┉┉┉┉┉┉┉┉┉┉┉┉┉(001)

(三)陷阱性┉┉┉┉┉┉┉┉┉┉┉┉┉┉┉┉┉┉┉┉┉┉┉┉┉┉┉┉┉┉┉(001)

第二章:知的形态┉┉┉┉┉┉┉┉┉┉┉┉┉┉┉┉┉┉┉┉┉┉┉┉┉┉┉┉(001

一.知的思想┉┉┉┉┉┉┉┉┉┉┉┉┉┉┉┉┉┉┉┉┉┉┉┉┉┉┉┉┉┉(001

垄断性┉┉┉┉┉┉┉┉┉┉┉┉┉┉┉┉┉┉┉┉┉┉┉┉┉┉┉┉┉┉┉(001)

)操纵性┉┉┉┉┉┉┉┉┉┉┉┉┉┉┉┉┉┉┉┉┉┉┉┉┉┉┉┉┉┉┉(001

控制性┉┉┉┉┉┉┉┉┉┉┉┉┉┉┉┉┉┉┉┉┉┉┉┉┉┉┉┉┉┉┉(001)

二.知的程序┉┉┉┉┉┉┉┉┉┉┉┉┉┉┉┉┉┉┉┉┉┉┉┉┉┉┉┉┉┉(001

(一)强制性┉┉┉┉┉┉┉┉┉┉┉┉┉┉┉┉┉┉┉┉┉┉┉┉┉┉┉┉┉┉┉(007)

(二)专制性┉┉┉┉┉┉┉┉┉┉┉┉┉┉┉┉┉┉┉┉┉┉┉┉┉┉┉┉┉┉┉(001)

(三)制性┉┉┉┉┉┉┉┉┉┉┉┉┉┉┉┉┉┉┉┉┉┉┉┉┉┉┉┉┉┉┉(007)

三.知的形式┉┉┉┉┉┉┉┉┉┉┉┉┉┉┉┉┉┉┉┉┉┉┉┉┉┉┉┉┉┉(001

(一)内循环┉┉┉┉┉┉┉┉┉┉┉┉┉┉┉┉┉┉┉┉┉┉┉┉┉┉┉┉┉┉┉(001)

(二)再循环┉┉┉┉┉┉┉┉┉┉┉┉┉┉┉┉┉┉┉┉┉┉┉┉┉┉┉┉┉┉┉(001)

(三)死循环┉┉┉┉┉┉┉┉┉┉┉┉┉┉┉┉┉┉┉┉┉┉┉┉┉┉┉┉┉┉(080

 

第三章:知的本质┉┉┉┉┉┉┉┉┉┉┉┉┉┉┉┉┉┉┉┉┉┉┉┉┉┉┉┉(001

一.知的原因┉┉┉┉┉┉┉┉┉┉┉┉┉┉┉┉┉┉┉┉┉┉┉┉┉┉┉┉┉┉(001

(一)反动┉┉┉┉┉┉┉┉┉┉┉┉┉┉┉┉┉┉┉┉┉┉┉┉┉┉┉┉┉┉┉(001

(二)反┉┉┉┉┉┉┉┉┉┉┉┉┉┉┉┉┉┉┉┉┉┉┉┉┉┉┉┉┉┉(007

(三)反┉┉┉┉┉┉┉┉┉┉┉┉┉┉┉┉┉┉┉┉┉┉┉┉┉┉┉┉┉┉┉(001

 

二.知的目的┉┉┉┉┉┉┉┉┉┉┉┉┉┉┉┉┉┉┉┉┉┉┉┉┉┉┉┉┉┉(001

(一)反常识┉┉┉┉┉┉┉┉┉┉┉┉┉┉┉┉┉┉┉┉┉┉┉┉┉┉┉┉┉┉┉(001)

(二)反权威┉┉┉┉┉┉┉┉┉┉┉┉┉┉┉┉┉┉┉┉┉┉┉┉┉┉┉┉┉┉┉(001)

(三)反科学┉┉┉┉┉┉┉┉┉┉┉┉┉┉┉┉┉┉┉┉┉┉┉┉┉┉┉┉┉┉┉(001)

 

三.知的功能┉┉┉┉┉┉┉┉┉┉┉┉┉┉┉┉┉┉┉┉┉┉┉┉┉┉┉┉┉┉(001

(一)颓废性┉┉┉┉┉┉┉┉┉┉┉┉┉┉┉┉┉┉┉┉┉┉┉┉┉┉┉┉┉┉┉(001

(二)腐败性┉┉┉┉┉┉┉┉┉┉┉┉┉┉┉┉┉┉┉┉┉┉┉┉┉┉┉┉┉┉┉(001

(三)垃圾性┉┉┉┉┉┉┉┉┉┉┉┉┉┉┉┉┉┉┉┉┉┉┉┉┉┉┉┉┉┉┉(001

第四章:知的规律┉┉┉┉┉┉┉┉┉┉┉┉┉┉┉┉┉┉┉┉┉┉┉┉┉┉┉┉(001)

一.知的原则┉┉┉┉┉┉┉┉┉┉┉┉┉┉┉┉┉┉┉┉┉┉┉┉┉┉┉┉┉┉(001)

)阉割性┉┉┉┉┉┉┉┉┉┉┉┉┉┉┉┉┉┉┉┉┉┉┉┉┉┉┉┉┉┉┉(001)

隔绝性┉┉┉┉┉┉┉┉┉┉┉┉┉┉┉┉┉┉┉┉┉┉┉┉┉┉┉┉┉┉┉(001)

)脱钩性┉┉┉┉┉┉┉┉┉┉┉┉┉┉┉┉┉┉┉┉┉┉┉┉┉┉┉┉┉┉┉(001

 

二.知的方法┉┉┉┉┉┉┉┉┉┉┉┉┉┉┉┉┉┉┉┉┉┉┉┉┉┉┉┉┉┉(001)

)碎片化┉┉┉┉┉┉┉┉┉┉┉┉┉┉┉┉┉┉┉┉┉┉┉┉┉┉┉┉┉┉┉(001)

片段性┉┉┉┉┉┉┉┉┉┉┉┉┉┉┉┉┉┉┉┉┉┉┉┉┉┉┉┉┉┉┉(001)

无序性┉┉┉┉┉┉┉┉┉┉┉┉┉┉┉┉┉┉┉┉┉┉┉┉┉┉┉┉┉┉┉(001)

 

三.知的形式┉┉┉┉┉┉┉┉┉┉┉┉┉┉┉┉┉┉┉┉┉┉┉┉┉┉┉┉┉┉(001)

悖论性┉┉┉┉┉┉┉┉┉┉┉┉┉┉┉┉┉┉┉┉┉┉┉┉┉┉┉┉┉┉┉(001)

辩证性┉┉┉┉┉┉┉┉┉┉┉┉┉┉┉┉┉┉┉┉┉┉┉┉┉┉┉┉┉┉┉(001)

矛盾性┉┉┉┉┉┉┉┉┉┉┉┉┉┉┉┉┉┉┉┉┉┉┉┉┉┉┉┉┉┉┉(001)

 

第五章:知的价值┉┉┉┉┉┉┉┉┉┉┉┉┉┉┉┉┉┉┉┉┉┉┉┉┉┉┉┉(001

一.知的脑残价值┉┉┉┉┉┉┉┉┉┉┉┉┉┉┉┉┉┉┉┉┉┉┉┉┉┉┉┉(001

(一)洗脑性┉┉┉┉┉┉┉┉┉┉┉┉┉┉┉┉┉┉┉┉┉┉┉┉┉┉┉┉┉┉┉(001)

(二)灌输┉┉┉┉┉┉┉┉┉┉┉┉┉┉┉┉┉┉┉┉┉┉┉┉┉┉┉┉┉┉┉(001)

脑残性┉┉┉┉┉┉┉┉┉┉┉┉┉┉┉┉┉┉┉┉┉┉┉┉┉┉┉┉┉┉┉(001)

二.知的陷阱价值┉┉┉┉┉┉┉┉┉┉┉┉┉┉┉┉┉┉┉┉┉┉┉┉┉┉┉┉(001

(一)恶搞┉┉┉┉┉┉┉┉┉┉┉┉┉┉┉┉┉┉┉┉┉┉┉┉┉┉┉┉┉┉┉(001)

(二)折腾性┉┉┉┉┉┉┉┉┉┉┉┉┉┉┉┉┉┉┉┉┉┉┉┉┉┉┉┉┉┉(080

(三)无赖┉┉┉┉┉┉┉┉┉┉┉┉┉┉┉┉┉┉┉┉┉┉┉┉┉┉┉┉┉┉┉(001

三.知的堕落价值┉┉┉┉┉┉┉┉┉┉┉┉┉┉┉┉┉┉┉┉┉┉┉┉┉┉┉┉(001

(一)博傻性┉┉┉┉┉┉┉┉┉┉┉┉┉┉┉┉┉┉┉┉┉┉┉┉┉┉┉┉┉┉┉(007)

比烂性┉┉┉┉┉┉┉┉┉┉┉┉┉┉┉┉┉┉┉┉┉┉┉┉┉┉┉┉┉┉┉(001)

烂尾性┉┉┉┉┉┉┉┉┉┉┉┉┉┉┉┉┉┉┉┉┉┉┉┉┉┉┉┉┉┉┉(001)

相关文章

  • 《钱德洪录》6

    终于看到了阳明心学核心理论的一段话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汝中和...

  • 怎么理解“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

    此为王阳明心学理论【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 ...

  • 臆解阳明:四句教告诉我们什么?

    阳明先生在晚年,把自己的心学理论总结为: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先生在告...

  • “知恶止恶”

    哩哩啦啦好几天,终于读完这篇《亨利.修格》小说,羡慕。有能力“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真好! 我觉得,作为普通人,...

  • 2023-02-16

    王阳明说过: 无 善 无 恶 心 之 体,有 善 有 恶 意 之 动,知 善 知 恶 是 良 知,为 善 去 恶 ...

  • 2018-12-31辞旧迎新庆新年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此心不动,...

  • 大师的风范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对于这四句教言,在王阳明晚年的时候,他的学...

  • 知善知恶

    自在人生的最后一个工具,疗愈清理。疗愈清理是我们灵修实现彻底解脱的核武器,也是我们学习【自在人生】四个工具中最重要...

  • 规范言行,不忘初心,理想与现实等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 示例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明代中期,王阳明在地方任官时曾经...

  • 知善知恶(原警醒于光)

    感恩心想生老师分享的知善知恶。知善知恶是让你活在良知中,活在正见中,活在光明中,活在究竟觉中。 知善知恶的方法: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恶知学》理论介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qi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