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哲学基础》6月15日刊载了于绣文的一篇文章《爱因斯坦的“终教”信仰》,文章说:“God不是在掷骰子”,这是爱因斯坦常用的一句口头禅。对此很多人感到诧异,象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难道也信奉God吗?这个问题也曾引起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广泛关注,大多数人认为,爱因斯坦信仰的“G”决非宗教徒所信仰的拟人化的G。诚然,这种理解是对的,但仅仅指出这一差别是不够的,因为它只回答了爱因斯坦“不信仰什么”,而没有进一步说明他“信仰什么”。爱因斯坦是一个有着深沉宇宙终教感情的人,而且在科学史上,与爱因斯坦有着同样终教感情的科学家也不乏其人,对这种现象我们应如何理解?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我们了解科学家的思想、感情和信念是颇为有益的。
那么,爱因斯坦信仰的是什么?他在给一个牧.师的回电中说:“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G,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G。”在另一次回答日本学者的提问时,也作了同样的答复:“同深挚的感情结合在一起的、对经验世界中所显示出来的高超的理性的坚定信仰,这就是我的G概念。照通常的说法,这可以叫做‘泛神论的’概念(斯宾诺莎)。”
爱因斯坦所说的“G”,我们也可理解为“自然”。将对“自然”的敬畏作为自己的信仰,这是一种理性的信仰。爱因斯坦将信仰“理性化”,除了受到斯宾诺沙的影响外,也有可能是受到康德的理性信仰观点的影响。
美国圣母大学哲学系教授,科学历史与哲学研究计划主任霍华德在《作为科学哲学家的爱因斯坦》一文中介绍:“爱因斯坦16岁时就已经阅读了康德的三部主要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爱因斯坦在苏黎世的瑞士联邦工学院学习的时候再次阅读了康德,并于1897年夏季学期在那里参加了斯塔德勒(August Stadler)关于康德的讲座。斯塔德勒是马尔堡新康德学派运动的成员,这一运动致力于在康德的哲学框架里搞清当前科学中基础的、方法论方面的问题。”
对于信仰,康德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存在者,理性的禀赋是天生会追求“无限”,追求“绝对”的,康德认为,可以将人的这种对“无限”、“绝对”的追求,用在“信仰”上,用在伦理道德的实践中去,实现人的道德自律。以上是理性的积极用处的一面。(参着《康德“知行合一”的“信仰观”》)
而理性的另一用处是消极的,是用在认识上,用在科学研究上:人是有理性的存在者,但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我们的理性可以追求“无限”、“绝对”,但不可以进入到那里,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认识它们。虽然是这样,我们仍可以通过理性追求来激发和促进我们的认识、我们的科学研究由巳知的领域向未知的领域一步一步地前进的热情和行动,向“无限”、“绝对”靠近。
这可能也是科学史上,与爱因斯坦一样,有着综教感情的科学家不乏其人的原因之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