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对某类书的成见,打开书慢慢去读,毕竟以自己现在的学识和知识储备量,没有资格蔑视任何一本书。
读了几篇发现这本书与去年读的一本书风格很像,专门去查了查去年读的书名,《眼界决定未来》。都是那种以各类小故事为主体,从不同的视角去阐述一些道理和观点。
诚然,它们肯定是教人保持一个积极心态,乐观向上,善良守信的,不会给自甘堕落心态的人以台阶。所以,无论如何,它们跑不出鸡汤文的圈子。但天气冷了,寒天冻地,偶尔来碗鸡汤,暖暖身子,融融心,也是不错的选择。
拿出其中几则小故事共读。说贞观年间,长安城一家磨坊中有一匹马和一头驴。这匹马被选中和玄奘一起去西天取经,而驴依旧每天在磨坊中蒙着眼拉磨。17年后玄奘取经回来,马来到磨坊找驴子,讲述了这一路的精彩见闻和历险经历,驴子发出惊叹自愧不如。
马说,我们虽然有一个略显遥远的目标,但每天都在前进,而驴子你虽然每天都在拉磨,算起来和我走的距离不相上下,但你蒙着眼围着磨盘,永远也走不出狭隘的天地。故事虽然有些牵强,且不说一匹磨房的马会不会碰巧被选中去西天取经,又会对一路的见闻有什么心得,还能回到长安而不是去洛阳的白马寺养老,还找到了驴子和依旧存在的磨房,都且按下不说,单看目标对一个人的影响,可不就是这回事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前提是要有一个目标。
另一则故事,说两座相邻的山上有两座庙,两座庙里的两个和尚每天下山到同一处溪边挑水,时间一久两个和尚成了朋友,如此过了五年。一天一个和尚挑水未见到另一个和尚,还嘲笑没到的和尚一定是偷懒起床晚了,如此半个月未见,挑水的和尚心想自己的朋友一定是病了,于是上山看他,却发现另一个和尚正在寺院里打太极。
原来,打太极的和尚从五年前挑水时,便每天挑水做功课之余开始挖井,每天没有求,能挖多少是多少,五年终于挖出了水,自己再也不用下山挑水,可以利用这个时间练自己喜欢的太极了。
这个故事是说,我们不但要好好完成工作,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培养我们的爱好或者副业,天长日久的积累,肯定会增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工作起来也更加游刃有余。
我很庆幸这两年才终于悟到以上两则故事中的真理,现在读起来,感悟颇深。只是面对以后的目标还是有些彷徨,总是思忖着试图把目标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
1944年美国一个住在郊区的少年,在“一生的志愿”表格上认直填写了127个目标,诸如到尼罗河、亚成逊河、登珠穆朗玛峰、骑大象、读莎士比亚等等,后来他的这些目标从16岁实现第一个起,开始慢慢地一个一个实现。
这样一个少年的人生何其有趣。目标本身就只是一个目标,是自己的心愿、向往,与其它无关。有了目标自然会思考实现它的办法,一点一点慢慢接近,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有时候我们不怕努力与吃苦,欠缺的反而是大胆说出自己愿望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