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膏与痰
“痰”之生理

“痰”之生理

作者: 付春磊 | 来源:发表于2017-12-12 21:09 被阅读46次

          一般来说,气分清气和浊气,清气宜升,浊气宜降。

          五脏之气属清气,因此脏之气宜升;六腑之气属浊气,因此腑气宜降。但清中有浊,浊中有清,因此五脏中化出之浊气也应该降下排,如“鼻间吸入天陽,从肺管引心火下入脐之下,蒸其水使化为气”再经二便排出心肺之废燃料;六腑之清气也应上升,如水谷之气,膀胱水中化出之卫气等,但都必须经过三焦网膜上行下达,因此三焦有上下水道,上下气道,担负升清降浊的职责。

          清气中含有多种有益气体,非仅水气而已;浊气中含有多种有害气体,如甲烷之类。浊气要放,就是为了排出毒气;清气要升,就是为了维护人身正常生理功能。

        保护人身之自然环境,一要净化;二要排污,缺一不可,这样才能维系人身的生态平衡。维系的具体措施是:一要养生防病;要对症治疗;三要从根本上彻底治疗。

        具体来说,人身之五脏六腑经络百骸皮肉细胞,无不有气有水以充之、流行之;若虚、若实、若阻塞,则为病气,病气则水亦病,水病则血亦病,因气为血之帅。

        对于水,广义讲泛指人体内一切津液,均来源于水谷精微。《灵枢·邪客》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肺,化而为血。”说明中焦受气取汁的同时,人体的水液同样通过饮入于胃、脾的升清与肺的通调,达灌周身。其中存于脉外、散布于间隙的是水液,而与营气相混、注于脉的为血液,因此血与水通过气化作用,出入于脉道内外,互生互化,维持动态平衡。这就是气、血、水的同源关系,是五脏功能的物质基础。另就气、血、水的运行而言,在上焦,肺通调水道,心主血脉,同处一地;在中焦,肝主疏泄,脾胃主升降,并行不悖;在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一体;在体表,血循经脉,汗出皮毛,气、血、水相倚而行。这些充分说明了气、血、水互动的关系。而正是基于生理上的同源互动,才决定了气、血、水三分在病理情况下极易相互为患。

      《类证治裁·痰饮》说:“而痰则随气升降,遍身皆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

        《仁斋直指方》说:“气结则生痰,痰盛则气愈结。”

          《医碥》说:“痰本吾身之津液,随气运行,气若平和,津液流布,百骸受其润泽,何致成痰为病。苟气失其清肃而过于热,则津液受火煎熬,转为稠浊,或气失其温和而过于寒,则津液因寒积滞,渐至渐结,斯成痰矣。”说明气滞、气虚和害热失常均是形成痰与饮的重要因素。从而也说明人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是不会生痰的。

          以上摘自《痰派中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痰”之生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sn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