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获得诺贝尔奖次数最多的专题
它横跨物理、化学、医学、生物等多个学科
一层厚厚的屏蔽门,更增添它的神秘色彩
它有“核”,但非放射性核,对身体安全无害,
你看医生会让孕妇和刚出生的小婴儿去做,可见其安全
它就是——核磁共振
历年因核磁共振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核磁共振不仅仅包含磁共振成像,还有高场核磁、低场核磁、电子顺磁共振等,服务对象也不单单限于临床诊疗,还有很多应用在化学结构鉴定、石油勘探、岩土建筑材料研究、食品科研及安全等等。
它应用广泛,但是原理却异常生涩难懂
所以本文并不打算从量子力学去讲原理,咱们用宫斗戏名角——甄嬛传的画风演绎核磁原理,更适用于新手和小白。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本文会辅以必要的文字介绍。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主人公(原子核)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的现象。好比太阳、月亮、地球需要满足一定的位置关系时才会出现日食或月食一样。那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有核有磁有射频 射频拉莫两相等
听不懂没关系,我们让甄嬛女主给大家慢慢讲!
核磁共振中的“核”指的是原子核,并非放射性的“核”。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能够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能够产生核磁共振的原子核我们把它叫做磁性原子核。
原子核结构图(高中物理)那么什么原子核能够产生核磁共振呢?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核内质子和中子及核外电子组成的。如果一个原子核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一个是奇数,那么就是磁性原子核,就能够自旋产生磁场。反过来理解就是,一个原子核如果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偶数,就不是磁性原子核。
这样的话,满足这个条件的原子核(元素)非常之多。那么我们磁共振成像主要采用哪种原子核呢?
磁性原子核核磁共振性质对比▲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对于医学而言:人体氢元素含量最多的组织就是水(以自由水为主)和脂肪组织,H原子的天然丰度最高,1H的相对磁化率最大(核磁共振现象更明显)
对于其他领域而言亦是如此:水和油脂是食品中的重要成分、水和泥浆原油一起存在于地层之中,水参与水泥、凝胶的水化反应等等,于是H谱核磁众望所归。
天然丰度概念:以H为例,自然界中存在的所有的H原子的同位素(1H、2H、3H中,1H所占的比例)
原子核都有一个属性:自旋,类似地球自转,自旋如同质量一样是原子核的本征属性。每一个自旋核都相当于一个小磁针,在自然状态下大家杂乱无章的旋转,因此对外并不表现磁性,磁矩为0。
当外加磁场时,原子核除了自旋之外,还会围绕着外加磁场的方向进行旋转运动。这个就类似于地球不仅自己自转,还会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一样。类似于陀螺样运动我们把这种运动方式称为进动。
进动的频率叫做拉莫尔频率Larmor Frequency
ω=γ×B0
其中:ω是角频率,γ代表旋磁比,它跟原子核的类型有关是个常量(H原子核的γ=42.58 MHz/T)B0代表外加磁场强度。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自旋状态的H原子核分化成两种状态,听话的核顺着磁场方向进动,而还有一些不听话的原子核偏偏逆着磁场方向进动。顺着磁场方向能量低,逆着磁场方向能量高。因此就出现了能级分裂,也叫塞曼能级分裂。
▲塞曼能级裂分
处于高、低能级的H质子数量符合玻尔兹曼分布,受温度和主磁场强度的影响。
其实,低能级质子比高能级质子并没有多多少,在9.4T的外加磁场情况下,低能级质子(和外加磁场方向一致)数目仅仅比高能级质子(和外加磁场方向相反)数目多0.031%,可以说是非常少的。外加磁场越大,这个数目差距会变大。所以,为什么场强越高,磁共振信噪比越高,因为场强越高后,低能级质子数目比高能级质子数目更多,这样感生的磁场也更大,信噪比也更高。
处于高低能级的H质子存在能量差,此时实现共振的关键一步来了,射频脉冲(其实就是施加一定频率一定时间的能量),这时射频脉冲需满足两个条件:
1. 射频脉冲的频率等于质子的进动频率,也就是Larmor频率
2. 射频脉冲的能量等于两个能级之间的能极差
此时,质子吸收能量,就产生了核磁共振现象。
射频频率=进动频率,这是发生核磁现象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纽迈分析的核磁软件中,第一步就是寻找SF中心频率,就是寻找所需要的射频频率是多少。
质子吸收能量后在宏观和微观的变化当射频脉冲的频率等于Larmor频率后,质子吸收能量产生共振。因为射频都是有一定的角度的,如果角度合适(偏转90°),图像说得非常明白,微观上,低能级质子吸收能量后可能会跃迁到高能级。宏观上感生的磁场方向会发生变化,原先竖直向上的磁化矢量M0,此时随着原子核向XY平面章动,宏观磁化矢量慢慢由原来的Z方向,偏转到X轴方向。
好花不常开,射频能量不可能无限施加下去,当撤去射频脉冲后,跃迁到高能级的那部分质子,还是得乖乖的回到低能级,这个过程当然会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叫做弛豫,释放的能量便是我们核磁共振检测样品信息的信号来源,关于弛豫部分,我们下回继续讲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