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录》从古人节日习俗中评信阳、南阳两地的差异
24节气和各种传统民俗、民间的流行活动,在《清嘉录》都有记录呢。这些流传之今仍然存在的许多传统文化节日,原来在古代就有了,如此想来,挺欣喜的。同时希望一些丢掉的文化传统,还能有恢复的一天。这样我们的传承就更完整了。
迎春立春时节,乡人有打春节的习俗。这个习俗现在仍有被提及,在一些民俗文化活动中还有演习,但已经不常见了。
在年坟在南阳还在盛行。大年三十或提前几天,会带着酒去上坟。在信阳地区一般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夜晚,全族老少全出动去给祖坟送灯,用纸糊小灯笼,用红白小蜡烛点亮老坟山。其实民俗是分地域的,会有一些小差别。南阳没有元宵节送灯之说,但有放孔明灯许愿的习俗。信阳没有上年坟的习俗,但有给祖坟送灯亮的习俗。
拜年:信阳是大年三十过年,中午的年饭较隆重。年饭之后基本上就算过完旧年了,准备在初一凌晨迎新年。初一早晨要吃饺子,吃完后由大人领着孩子,挨家挨户去拜年,说着祝福的话语,彼此庆贺新年。初一主要是拜户族和邻居,初二回娘家,初三至十五之间要把所有亲戚家走一遍,互相拜年。而且是你来我往,要把新年的第一趟登门拜访和庆贺新年互送一遍。南阳的不同之处是,大年三十没啥动静,正月初一才是过大年,早晨吃饺子,中午也不隆重,晚上的年夜饭会比较丰盛。初一也会互相走动,但不会全村挨家挨户互相拜年。初二也是回娘家,后面是走亲戚。但不是互相登门拜年,一般是姑娘家给娘家的亲戚拜年送礼品,但不需要回礼和回拜。
过年时节的迎新年放鞭炮,吃年饭放鞭炮等习俗,在各地都是一样的。只是近些年开始禁燃鞭炮,传统习俗为环境保护让路了。
上元灯市现在也不怎么搞了,以前是最热闹非凡的一天,举家老小出门去看灯,以及送河灯许愿等。我小时候的乡下,小孩子会在正月十五前后的几天夜里,会打着灯笼出来跟小朋友玩灯。家家大门廊柱上也会挂灯。
正月十六拜观音,清明上坟,三月看赶庙会,谷雨看牡丹,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
从《清嘉录》中,把古人的节日和习俗又回顾了一遍,好多小习俗已经不流行了,有些习俗还在保持着。从古人的书中读到记载,有一种文化找到了出处的快乐,心里蛮欢喜的。24节气近些年人们更加重视了,会在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上互相传播和庆祝。我觉得这些好传统,及时令养生和节日活动、游戏都应该保护和流传起来,丰富一下大家的生活和文化氛围。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