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行案例:读书有什么用?崔律现身说法

在行案例:读书有什么用?崔律现身说法

作者: 精时力崔律 | 来源:发表于2022-02-15 17:01 被阅读0次

    开篇语

    今天和大家聊点法律。

    我是“在行”上的行家,辅导的主题是“如何通过法考(司法考试)?”

    (注:通过法考,才可以做律师或法官等,属于资格考试)

    最近有几位学员前来咨询。其中一位小姐姐,法律毕业的考了两次法考,都没有成功。导致她对司考有一些不自信和胆怯,所以来找我取经。

    先说结果,在整个咨询结束后,她很开心,也很激动。隔着屏幕,我都感觉到她的情绪,恨不得立刻回去看书复习,充满了通过考试的信心。为她开心!

    老话说“教学互长”,不,这里或许用“助人达己”更合适些。

    在我帮助了她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收获了很多。

    听我慢慢道来。

    01 应试学习技巧

    我在“在行”上挂牌有3-4年了吧。

    按照我一贯的做法,每次咨询时,我都会提供干货满满的信息,知无不言。

    但很明显的感受到,我现在的辅导内容和3年前相比,有相同,也有不同。

    相同的是:

    学员来咨询的主题是通过法考,它太难了,历来被誉为“天下第一考”。

    我给到以下这些考试方面的建议:

    (1)精时力:复习战线长,尤其是来咨询的人都是职场人。边工作边复习期间的精力和时间管理是个很大的课题。这对“自律”提出很高的要求。所以,我会分享精时力的方法。

    (2)学习方法:法考要求背诵理解的信息量超大,至少有几百万字的信息。不太客气的说,以前在学习成绩不好的人,真的挺难通过的。哪怕是以前成绩好的人,也未必一定会通过。所以,我会分享复习计划的制定、听课技巧、笔记本技巧等学习方法。

    (3)动力:行百里者半九十。因为战线太长,很多人中途就跟不上了。通过司考的动力要足,要持久。所以,我会建议使用梦想笔记本、寻找榜样等。

    (4)其他:根据学员的情况和问题,针对性的给出其他建议。比如,结个同伴等。

    不论是3年前,还是现在,我都会给到这些通过考试的基本建议。

    02 打破借口思维

    与3年前不同的是,现在我的咨询中多了一块:破解学员的“借口型”思维,搬走拦路石。

    有趣的点在于,这些思维往往连当事人本人都没有察觉到。但是,它确确实实的存在,并且阻碍了法考的通过。

    以这次咨询的学员为例,举2个栗子:

    第1个借口:

    我帮她破除的思维是:“法考会改变她的性格,让自己变得更加严谨,更加注重细节,更加有逻辑。而她不想成为那样子的人”。

    这个话题是怎么得来的呢?

    起源于我问她“你喜欢法律吗?你是如何看待法律的?”

    她说,不喜欢法律。原因有1……2……3……。

    我说:“如果你想要通过法考,那么你必须要喜欢法律。否则是不会通过考试的。”

    于是,我分享了,我认为法律非常“美”的地方。比如,法律很有逻辑,法律很注重细节。这些点我都很喜欢……

    这个时候,她突然说了一句:“哦,我们公司的法务总监也是这样的人,很有逻辑性,很注意细节。所以,崔律你就很容易通过法考啊。可是,我不是那样的人,我也不想成为那样的人。我觉得那样的人不好(我想活的更自在些)。”

    我引导她说:

    “你完全不需要有这个担心。我举三个环境,一个是律师事务所中的环境,一个是公司法务的环境,一个是法考的环境。这三个环境,对于法律人的要求是不同的,难度依次下降,你同意吗?(她表示同意)

    在律师事务所当中,尤其是在做涉外业务,比如像我们这样做日本业务的,会对律师的要求很高,非常注重逻辑,追求细节到变态。

    而在公司法务当中,一般只做普通的法律处理,并没有律所的要求那么高。

    再在下降到法考。它只是一个筛选机制,只是一个门槛,只要你做到60分就可以。包括法律知识上的60分,细节和逻辑上的60分就可以了。等达到了这个标准和门槛之后,接下来你进入真正法律的世界,然后再继续提升。

    再者,一个人性格特质的变化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至少2-3年起。

    所以,你完全不需要担心。仅仅是通过一个法考,就能够像换一个人似的。如果那样的话,可能所有人都想去学法考了(笑)。

    听到这里,她释然了,说:“哦,我懂了。我还一直担心这个呢。”

    看到这里,大家有发现吗?

    她真的不想成为那样的人吗?不是的!实际上“法考会改变我的性格”这只是借口,只不过是“美化”了她“不愿去面对法考”的借口而已。

    **当人们面对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总是有很多的借口。它们看起来都非常的合理。其实,当你不想前进的时候,这些借口“牢不可破”地阻拦着你;而当你想前进的时候,它们又“不堪一击”。
    **
    只有打破这些借口,打破这些旧有思维,才能够让你有真正的前行。

    第2个借口:

    在“话聊”的时候,她还讲到一个点,在大学里听到了很多老师对于法律的诸多抨击,所以她不喜欢法律。

    对这点,我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因为教授或者老师是研究型人,追求专业的完美,又有点脱离现实。经常有愤青的或者公知似的消极负面的思想。比如,抨击这条法律写的一塌糊涂,人家德国民法典是怎样怎样规定……

    对此,我也做了一番引导。简要来说:

    太轻易被别人的看法而影响。法学老师从法律研究的角度上,认为某个条款不够完美。而对我们来说,我们只是一个法律使用者。对于制定好的法律,去遵守它,执行它就好。让它们为我们所用。

    再比如,复习过程中,你父母可能会说:“你都已经30岁了,还没有男朋友。你不要参加考试了,还是赶紧嫁人吧。”这时,你怎么办?

    法律还是很多好的地方,也可以有更多积极的想法。司考的老师会比大学老师的想法更积极,更正面。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

    学员自己说:“哦,我懂了。我以前除了接受了法律知识之外,同时也接受了法学老师的消极的负面的情绪。所以,我对法律有不好的想法……”

    就这样,随着我们不断的“话聊”,我不断的引导和提问,帮她破除了很多对法律的误区。

    我相信,这些思维的突破比具体的考试技巧对她更有利。

    03 激励的话语

    整个聊天过程中,我还用了大量的激励话语。比如,

    在前期了解阶段,我得知到:她的母亲是老师,所以以前在学校里读书时,是母亲帮忙制定学习计划,让她的成绩一直不错。直到大学毕业,才离开父母只身到北京。

    我也了解到:她现在30岁,工作5年,有过带团队的经历。

    所以,我对她说:

    我相信,你可以通过司考的。

    上一次考试的时候,你大学刚毕业,只身来到北京,要适应新城市,适用工作环境,再加上一个人制定学习计划,手忙脚乱,这是正常的。

    而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工作,你已经是个成熟的职场人,在工作中也能独当一面,这证明了你的能力。

    再加上今天我们破除了过去对法律的旧认知旧思维,搬走了拦路石。日后你再花一些时间完成下我留的作业(关于考试动机和动力的),我相信你一定能通过法考的。

    最后,她带着激动和感谢,结束了话聊。

    结束语

    话聊结束后,我有些感慨。

    我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是学员来咨询法考,我就只给考试技巧。

    我会和学员聊天,会提问,会引导,发现学员自己都不自知的问题,和TA一起打破这些“思维里的墙”。

    厚脸皮的说,我在“人生导师”(PS:我第一次被他人这样称呼,是在2015年)的路上走的越来越远。

    因为这些年我读了很多的书,也教了很多课。我懂沟通的技巧,我懂思维的技巧,我懂激励的技巧。当然,我更有一颗真心想帮助她的心。

    这是我的“软实力”,看似“非专业”,却能为“专业能力”如虎添翼。

    当然,随着不断的学习,以及经验的增加,我还会更棒!

    这是我的成就事件,已经写在我的小本本(成就日记本)里啦。

    能帮到他人,我也很开心、读书、助人是非常有意义的,继续加油咯!

    读书很有用,关键是要会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行案例:读书有什么用?崔律现身说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vf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