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风月,固然广州为盛,然才子佳人故事,却是潮嘉为尚。
清代大才子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六先说:“久闻广东珠娘之丽。余至广州,诸戚友招饮花船,所见绝无佳者。”复又说:“相传潮州六篷船人物殊胜,犹未信也。后见毘陵太守李宁圃《程江竹枝词》云:‘程江几曲接韩江,水腻风微荡小般。为恐晨曦惊晓梦,四围黄篾悄无窗。’‘江上萧萧暮雨时,家家篷底理哀丝。怪他楚调兼潮调,半唱消魂绝妙词。’读之,方悔潮阳之未到也。”是的,袁枚是应该后悔的。他可以认为广州的珠娘欠佳,但也可以神往潮佳珠娘之丽;千百年来,潮嘉即今潮汕和梅州地区女子之贤淑美丽,一直播于众口,虽蛋女珠娘,亦复如是。
羊城风月之胜在紫洞艇,潮嘉风月在六篷船。潮嘉珠娘之备受赞誉,丽固必须,雅不可少。曾游幕于此的绍兴人俞蛟,在其著名的《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开篇,即大表倾倒之状:“卷幔初入,觉锦绣夺目,芬芳袭衣,不类人寰……对榻设局脚床二,非诗人雅士不延坐。”关键是,诸如此类的心仪雅士的潮嘉丽人,所在多是,俞蛟就曾例举二十则。其一是濮小姑:“当时才流,凡有雅集,必登小姑舟,如奉为吟坛主。”这小姑,为其心仪的雅士,不惜设计自荐枕席,更是脍炙人口。如临安吴殿撰颉云至潮嘉地区主持秀才考试,沿途交通舟楫,循例由蛋家承担,吴氏所乘,正好是小姑的六篷船。这小姑知是雅士,不由窃窥,于是一见倾心,却格于学使尊严,及其闲人免近的训令。于是便与其母趁天雨定计设筵,先让艄公穿漏舟篷,再醉倒仆从移宿别舟,待得吴氏夜宿,忽觉衾枕淋漓,又呼人无应,小姑终得近身,“嫣然一笑,媚致横流”,以致吴氏“不觉心动,遂与燕婉”,欢极之余,感而赋赠:“折柳河干共黯然,分衿恰值暮秋天。碧山一自送人去,十日篷窗便百年。”如此才子佳人旖旎风光,虽秦淮风月,无以逾之。她的妹妹也曾留下了同样佳话,从浙江士子沈静的赠诗中即可见出:“兰汤试罢倚新妆,回忆巫云几断肠;宝树自归珊网后,一枝红艳独凝香。”“残棋一局费思量,小劫频经未散场;困到垓心才回首,满枰花影已斜阳。”据说,小姑之妹大为感动:“静常真爱我也,敬当什袭,无负明训。”
风月场中女子,往往老大嫁作商人妇,潮嘉丽人,则每每委身士人。澄海曾春姑,沈静的幕主、吴江金听涛曾昵之,十年后校试潮嘉时再见,感于前尘旧爱,慨赠白金五百两。春姑虽无缘嫁随佳士,然而也可藉此五百金脱籍委身士人,故亦颇为时人传颂。而其姑蓉娘,也效侄女之行,最后也委身于士人。另有郭十娘,虽欲委身游幕潮州的名士金柳南,但金氏实在太穷,无法为其脱籍,终成憾事。待到十娘奄逝,埋香黄土,金柳南大为悲恸,除时时携酒祭奠之外,并因其生前酷爱桃花,为购数十株,环种墓门,希冀异时花发成林,香凝红露,犹似当年人面,十分感人动人,风雅不让广州之百花冢。又有琳娘,“凡贾人与达官门吏等,虽挟重赀求见,概不纳”,却独与湘湖老人程介夫相好;因为白发红颜,时人便有“作客头将白,逢卿眼倍青”之咏。尤其是,分别年余,程介夫病故,琳娘竟能感梦其殁,并设位哭之累日;如此风尘有义,实属罕见。
如此红颜白发的情义故事,还有金宝之归嫁江苏士人宗芥颿,时人拟之董小宛之于冒襄。孰不知,此宗芥颿,不过一介南澳司马,且已“视茫茫而发苍苍”了。可是,平日“富商贵介,结束济楚,媚态百出者”,金宝正眼都看不上,却偏偏“独沽老味”。悲催的是,佳人有心,老人无意,宗某“仅以定情诗八首作缠头之赠”,并且不久即受代离职回了广州。尽管如此,金宝仍恋恋不置。转年,观察张朝缙携其复至韩江,获知金宗恋情,遂于公事之余设宴,于席间对宗芥颿说:“吾闻此间有名妓金宝者,欲委身于君,非一日矣。君固名士也,以名妓事名士,如吾乡当日董小宛之嫁冒襄,至今传为美谈。吾当为君作蹇修以成其美。”当晚,即命有司彩舆箫鼓,天明迎娶金宝;老年宗芥颿“出其当日定情诗以示同僚,一时传颂”,并称颂张朝缙为“当代风流教主”。如此红颜白发,或拟之柳如是之如钱谦益了,也许更为恰切。
岭南风月,固然广州为盛,然才子佳人故事,却是潮嘉为尚。除前述诸公诗文所述,江西临川人乐钧《青芝山馆诗集》卷八《韩江棹歌一百首》也屡有咏及,限于篇幅,不复例举,但数百年之后,仍值得低回细味,倒是真的。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