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苏轼《浣溪沙•咏橘》)
几天前,橘子与我分享她近年写的的教学随记。她的教学随记总共有十多万字,分为“班级管理”“教师的个人成长与生活”“优秀教案”三部分。这些文字勾画出了她的成长历程——不仅仅是从教六年的成长历程,还有奠定她人生底色的那些难忘岁月。读着她的文字,渐渐地就觉得,她的文字凝聚成一枚橘子,就是苏东坡笔下的这一枚。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橘子的童年是艰难而幸福的。因为家中孩子太多,差点就被送人;因为房子的原因,爷爷奶奶单独住,她学前班的时候就担负着照顾爷爷奶奶的重任。舍不得将她送人的父亲,格外宠爱着她;从小帮爷爷奶奶干活,练就了她吃苦耐劳的性格。
大学之前的橘子是安静而暗淡的。小学初中在乡下,高中在县城,都是纪律良好,成绩平平,从不参加活动,从来不曾跟老师有过交流。
大学时期的橘子是坚忍不拔的。高考成绩不理想,读了大专。在很多同学鄙弃的校园里,橘子看到了光亮。她看到了图书馆,她看到了文学社,她看到了各种活动,她看到了平易近人的老师。她努力地奔跑,最终以年级第一的傲人成绩顺利专升本。
从童年到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不管这一段日子是怎样的色彩,都是为橘子老师作铺垫的。在橘子的文章里,哪怕回忆童年生活,哪怕写日常琐事,最终的落点仍然是学生,是教育——橘子老师眼里有光,心中有爱。
橘子完成本科学业后,回到家乡临镇的初中当语文教师。一节试教课,她绽放出了积攒数年的光芒。实验班班主任的重担落到了她单薄而有力的肩上。
因为在中学阶段她从来没有跟老师有过交流,所以她不想做与学生有疏离感的老师。她坚持每天找两三名、甚至五六名学生聊天,听学生倾诉烦恼,和风细雨地解开学生的困惑;她会嘱咐学生们天冷记得加衣;她会叮嘱学生们周末回家帮父母做家务;她跟学生一起打球;她以慧眼发现学生的优点……
学生们喜欢亲近她,喜欢到什么程度?喜欢到她去检查晚休时想挽留她在宿舍住下。
家长们喜欢她,在朋友圈里发表对她的真诚评价。不仅是因为她带的班的中考成绩创了学校的新高;更因为橘子老师改变了他们的孩子。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橘子老师是个能释放出惊人能量的老师。
身材娇小的她,与人高马大的叛逆男生斗智斗勇。最终,男生说了,班主任,对不起。
阅历并不丰富的她,为学生梳理复杂的家庭关系带来的创伤,帮学生化解那一段朦朦胧胧爱情,还跟家长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关系。
她还是一名班主任新手的时候,就能在班级管理中表现出自己的智慧。她有一些做法,我是颇为欣赏的。比如,布置学生写一封信给三年后的自己。在整个初中阶段,不断地重温这封信,不断地完整这封信,不断地为理想的自己而努力。
她经常和学生探讨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经常和学生交换课外书来看;她让学生课前轮流写一句名言警句在黑板,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我所知,在农村学校,几乎没有老师敢这么做——因为,在那样闭塞的环境中的学生,要迈出这一步,多么的不容易!可是橘子老师的学生做到了。
她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读书心得。结果是——她所分享过的书,她宿舍的书架上摆的书,学生们一本也不拉地都买了。这颗“阅读的种子”的能量到底是有多大呀!
橘子能量的源泉是她如饥似渴的阅读,用空杯心态来学习。
大学时一有空就往图书馆跑;工作后,每周都买一本书。2017年接触到《刻意学习》,每天坚持在读书群打卡,每周写两到五篇文章。
王君老师是她在语文教学上追慕的目标。她仔细阅读王君老师的每一篇博客,还认认真真地做了笔记。
她觉得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模式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锻炼,提高能力。于是,在班上也实行学生的自主管理。
她还钻研乐嘉的色彩分析……
学习能力强之人,必定是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皆可学。比如,她在实习的时候,看见老师们在校园里发现垃圾会弯下腰捡起垃圾放到垃圾桶,她感悟到了“身教胜于言传”,在她的教师生涯中,她也一直都这么做。
她的随笔中有几个画面让我很动容——
第一届学生毕业后的第一年,10名男生骑小电驴在山路上跑了一个多小时去看她,那是常常说要保护她的男生们。第二年,16名学生去看她,她跟女生手挽手,男生羡慕妒忌恨。第三年,25个学生风风火火去看她,她的宿舍太小,他们只能站在走廊看风景。
学生们是橘子老师眼中温暖的风景;橘子老师和她的学生们,是别人眼中美好的风景……
橘子,是她的笔名。她本名菊芝。她家中的长辈期望她有高洁美好的品格。不知道她取笔名“橘子”仅仅是因为谐音么?东坡笔下的橘子,经历风霜后,颜色更美味愈美;橘皮的芳香如雾一般喷射,果汁如清泉般流淌,尝橘子之人的手,余香不绝。
橘子老师这一枚橘子,经过磨练之后,绽放出光芒;她用她的光影响着学生,她的爱如清泉般在学生心头流淌,她留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难道不是“菊”“芝”的品格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