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长的方向
“成长”一词多用于有显著发展进步潜力的活物,而对于业已成熟的事物,就很少再用成长来进行形容。比如对于树苗我们常会用茁壮成长来描述,而对于生长数十年愈发粗壮的成树便很少再用成长之类的词语,但这种表达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成长对成熟的事物就不再具有显著意义。实质上,单就树的生长周期来看,百年以内的茁壮并不算长久,即使是粗壮的大树对其再作成长之类的描述也并没有用错,在数以千年计的生长岁月里,历经数十年风雨的树木只能算是另一种层次上的幼苗,人类通俗类的描述绝不是它成长的界限,它的极限还有很远。人类其实也一样,虽然孩子们的成长最受关注,成年人的成长之路也并没有因为名义上的成熟而抵达终点,我们的路都还很长。
这里先抛出一个问题:“是孩子更需要成长还是成人更需要?”首先,孩童的身体和认知都比较欠缺,德智体美是他们成长的本能需要,也往往都能够受学校、家庭、社会等群体的良好教育,而得到较为正确和优秀的引导。而成人业已成年,在身体方面的成长将不再明显,对已经接触到的德智体美方面的教育引导也渐趋麻木,人格渐趋形成,其可塑性相较于孩童要差得多,并且自我意识日渐强大,对于德智体美相关的事物本能的有一种抵制情绪,或者说不大乐意直接接受一些事物,而会有做出自我判断决定取舍的过程,其成长阻力要较孩童大上许多。其次,成人往往更多的只能说明其身体的成熟,并不意味着其对应的就有一个成熟的灵魂,然而,对于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家庭建设来说,重要的更是成熟的灵魂。现实生活中,用“巨婴”来形容那些拥有成人身体和低级智慧的人,也有甚者曾用“巨婴之国”来讽刺我们的国民,这种中伤无异于猪鸣狗吠,值得注意的事,我们成熟灵魂的数量远不如人口总基数多。再次,就影响力而言,成人几乎占据了社会影响力的全部,其创造的事物不论好坏,都对这个国家产生着作用,鉴于成熟灵魂基数不大的特点,这些社会影响力当中存有许许多多天真幼稚的成分,以致于形成了相当程度的破坏力,和国家发展进步的阻力。最后,一个国家当中笑容最多和最为健康的往往都是孩童,负面情绪最多的和最不健康的往往都是成人,诚然,孩童涉世不深天真烂漫,但就对社会作用效果来看,不积极和不健康的成人的作用效果,还不如那些孩童。由此可见,成人对于成长的需要程度不亚于孩童。
成人的成长方向可以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表达。
物质主要是人类存在的主体——我们的身体,这个方面的成长很重要,其重要程度高于精神层面,却往往遭到忽视,以致于亚健康和疾病在我们的群体中成为常态。这一点还有必要再作说明,我们的身体很重要,其重要程度高于灵魂高于精神。首先,人类是一种客观存在,主观能动性是其显著特点,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突破客观存在,一味的以主观能动为生存追求的人有三种,第一种是健康而不知躯体之脆弱和重要性的人,第二种经历过病患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人,第三种身有病患而有意坚持工作创造的人。第三种有值得我们尊敬和推崇的地方,但并不能为了努力而努力,要以一定的创造价值为衡量前提,牺牲个人健康所创造的价值倘若高于个人,那样于国于家来说都是一种骄傲,但现实更多的是沉溺于精神世界无法自拔,丝毫不顾及效益,而肆意消耗生命的人。所以,这里有必要重申身体的重要性和成年人在身体变化的成长,而这方面成长的标准很很简单,即为身体状态是否朝着越来越健康的方向发展,是否越来越符合成年人的身体素质,是否处于良性发展的道路上。
精神是成人变化成长的主要方面,现实生活当中,许多人一旦脱离了学堂,就会有意无意的失去对这方面加强锻炼的意识,以致于精神水平不进反退,甚至不如孩时的水平。孩童的意识尚处于无抵抗状态,教授的东西往往都能够吸收接受,这一点对于他们来说是好事,因为他们接受的往往都是积极向上的东西;对于拥有不成熟灵魂的成人来说,虽然他们也有无抵抗吸收外界事物的意识状态,但他们所接触的更多的是鱼龙混杂的事物,相较于接受积极的影响,他们更容易吸收偏见和消沉的东西。这里提出精神成长的标准以成熟灵魂概念为参考,即人格是否越来越健全,思维是否越来越缜密,认识是否越来越全面,意志是否越来越强大。
上述这些均是在理想状态下的成长趋向,世界之大,这里所能论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人类成长的方向或有更为深邃真挚的方面,这里著文至此只做表意。
二、成长的方式
由于许多人的成长理想都不一样,所承接的使命也各有不同,这里虽然以“成长的方式”命名,却无法做到全面可靠,但既然写文旨在“仅供参考”,倒是也不用为更多的人考虑。本文为稍许能够触及更多的人,表述将以时代和国家为依托,以个人经验为主要,以期有更多的参考价值。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兴盛和衰败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担负国家兴盛和衰败的责任。以我们目前的状态,亡不可能,兴却仍需要更多的力量,但是面对这个兴的责任,我们就少了许多的迫切感和责任意识。战争时期,面临亡国的危险,我们每个人都能明白该怎么做,该听谁的,能够十分清楚自己的使命、人生意义和在自己所处时代的位置在何处,也愿意付出鲜血和生命去做这些事情,但是在和平年月就不行了,兴盛是一个与个人痛痒不大相关的状态,我们关于天下兴盛匹夫有责的观念往往不清晰,对自身所处的时代、自身人生的意义所在、使命所在,也都难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无论别人说的怎么样,自己在产生真切的认识之前也不会信任听从。但这些认识的差异或者说滞后,并不影响历史交接棒的传递,一旦我们不握紧历史的交接棒,所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其灾难性程度不亚于亡国。所以,在国家兴盛的当下,我们也不可忘记使命和责任。
与时代频率相一致。我们每个人对这个世界都有一定的理想化认识,而当这些认识超过时代的界限,在面对现实时就会大失所望。有人把这种失望当做一个人走向成熟面向社会的必然,这对于那些胸怀理想的人的确会造成一定的打击,以致抱怨前辈抱怨国家抱怨社会,抱怨命运不公没有将自己投向一个理想中的世界,结果丧失斗志,失去初心抱负。本人就是其中之一。本科毕业初出茅庐的我满怀信心,想着继续深造日后能大显身手,现实却给了我沉重一击,那时的我会莫名其妙的问一些前辈:“这就是你们留给后人的烂摊子吗?你们都干了些什么?为什么这么差劲,为什么用屁股想都能想好的事你们用脑子想不好?”等等,诸如此类的怨言层出不穷。后来才发现问题在于我本身,而不在于别人。我的理想化认识超过了当前时代建设的发展程度,现实如此,我们正处于为梦想而奋斗的阶段,是进行时,并不是完成时,单纯的想着享用完成时的生活状态,是一种理想化的私心,也是一种天真幼稚。在认识了这点过后,也明白了正因为残缺不足,才有了更为广阔的历史舞台可供“玩耍”。如果抱怨的背后有更好的理想,让其成为现实就是我们应该走的路。
与时代共呼吸。呼吸是呼出二氧化碳和吸入氧气,对于时代而言,是揭露有待解决的问题和灌注新鲜优质的思想,只呼不吸会缺氧窒息,而只吸不呼会憋死。现实中,为了特定目的需要,我们往往只会将好的一面拿上台面,而将那些千疮百孔的事物留给幕后,这符合我们的本能,但更符合我们本能的是发现问题。相较于展现美好局面,我们更擅长看到问题,揭露问题往往会成为谈资,自吹自擂却很少见也很少能成为聊天话题,但是虽然说得很多,我们多数还是只能以表现原有状态为现实,并不能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建议,或者没有机会实现一定的改变。这种情况属于只呼不吸,应当屏气凝神厚积薄发,等待时机。与时代共呼吸,一定程度上就是意味着等待,这种等待不是停滞不前,而是蓄积力量。总体的时代与个人的时代并没有冲突,但是个人时代的到来需要时间,一个用心奉献,为国为民通向光明前途的人,在开拓道路途中所遇到的阻碍,绝不会多余那些胡乱作为的人。
与国家同命运。命运并不是玄幻,它取决于个人的取舍,它是个人种下的因所结的果与自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现实存在。在我们抉择个人的命运时,如果与国家相关的,或许应当考虑将个人与国家相连,而不是试图脱离它。一方面,如果有命运在其中,即使试图逃脱也是徒劳无功;另一方面,一个人的工作特别是与国家事业相关联的工作,是个人实现理想抱负的巨大舞台,面对着巨大的困难,肩负着巨大的责任,相应的也会有闪耀的荣光。现实往往会将人的理想打击的体无完肤,命运也常常会让人觉得不可捉摸,但是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这些可以作为一个人成长获取营养的源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命运的造化往往就是如此,非百炼无以成钢,非坚持无以抵达彼岸。当然并非每个人都有“大任”承接,伟大并不是人生的必需品。人生一世,我们命运的选择可以有无数种,如果已经选定的某种人生,就应该顺着它走走看,而不是被吓得不敢迈步。
成长本身对成人来说意味着开拓和斗争,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事物,与落后腐朽斗争,但更为重要的是开拓自我与自我斗争,成为理想中的自我,将外在的一切作为实现自我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