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成长。成长分为被动式成长和主动成长。
被动式成长到主动成长,还是由于一段距离的。
不管被动式成长还是主动成长,都是一种习惯,一种潜意识。
只不过被动成长的成长速度,相对于主动成长来说,速度比较缓慢而已。而且过程中会增加无限多的对抗成本。也可以说是属于沉没成本的范畴。
当然不管哪一种成长,只要是在成长。终归都还是件好事情。
只不过今天我想重点讲讲,主动成长带来的意外惊喜有多意外。
我们公司有一小伙子。
来公司多年,之前一直是被动式成长。
什么意思?
就是要求一点做一点,要求在哪,他就能做到哪,像一个螺丝钉一样,但是从他的专业技术层面上来讲,没啥毛病。
时间长了,久而久之的,也形成了这种固定的思维习惯。日常的常规工作中,倒也没啥问题,不影响。
接下来为大家分享个关于这个小伙子真实的故事。
故事背景:
前两天,因为供应链那边出了一点问题。我们为某985高校做了一批荣誉证书,由于这个案子本身来讲,周期的确是有点紧张。
等供应商把货送过来之后,我们全检后发现全是次品。原计划第2天送货的。主要是证书中间合缝处会有轻微爆边。
有瑕疵的荣誉证书和供应商沟通后得知,说是这种材料的特性和生产周期的问题。也就是说用这种材料生产周期必须要给到足够的时间。
供应商的意思也就是说在这种条件下,这个问题是没法解决。
因为这批证书是大学举办活动时候要颁发给大学老师的,而且活动时间已经确定了。
那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就两个选择:
1.把这些有瑕疵的送过去,沟通一下,说明一下原因,学校老师可能会接受。
2.想办法攻克这个问题。然后我们自己动手,先做一批够活动用的,按照手工打样的方式。然后剩下的再交,供应商批量生产。
(由于前段时间刚刚做完深圳大学图书馆期刊的装订项目,所以有一些常用的打样设备公司都有)
简短开会讨论之后,否定了第1个选项。大家说的都很好,说第一个选项跟公司的价值观体系是不匹配的。
那就剩下第2个了,说干就干。
由于公司在备材料的时候,特意留了一小部分。够学校本次活动使用的数量。
我们自己先测试了几个,确实像供应商说的,会有轻微的爆边现象。
大家都在冥思苦想,都不知道怎么解决。
学校活动开始的时间就是第3天。留给我们最多只有一天半的时间。
后来又提一个方案,说实在不行的话我们换材料,换颜色接近的其他材料。一问材料商,做几本还行,几十本的话,材料不够,要调货。所需的时间更长,无法满足。
看来实在不行,真的只能被迫选择第1项了。就是跟学校老师沟通,特采一部分,剩下的再重新做。
这个时候,这个小伙子突然来了一句:既然材料的强度韧性不够,那我们能不能加一层纱布试一下呢?
这个提议让所有人眼睛一亮。
马上动手,测试。
结果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完美的荣誉证书然后快速启动,把这一次活动所需要的50本制作出来了。
讲到这里,故事就结束了。
因为我们大家都没有想到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再一个就是,这个小伙子他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是非常让人诧异的。
就这么说吧,如果这个解决方案,换做公司的其他任何人,我都不会觉得奇怪和意外。
这完全不是他的风格。他以前就是遇到复杂的问题,习惯性的就停下来了。因为这个也毕竟不是他的专业。
后来我问他:
小军,你当时是怎么想起来这种解决方式呢?连我们公认的解决问题高手俊哥都没想到。
小军说:您之前有跟我讲过主动成长和被动成长的概念。其实我们在第一次测试的时候,我就已经在开始想办法了,然后我想着想着,这个想法就突然冒出来了。
您前不久有跟我讲过这个主动成长的概念和逻辑之后,我也是在刻意的去练习,要是换做以前,我也会主动去想解决问题,一旦发现想不到,就算了。
因为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这种习惯,之前虽然也有朋友跟我说过我身上的这些个缺点,我也认同,我也想改,只是发现好像太多了,都不知道从哪下手,也可能是我没搞明白这些缺点背后的真正原因吧。
他说的可能是对的。之前朋友或同事跟他提的都是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点。改一条还好,如果是突然发现很多问题点都要改之后,就被吓到了,或者说无从下手。
他没有明白背后的底层逻辑。
我是前不久是跟他分析过这些所谓问题背后的底层逻辑。我以为可能又会是涛声依旧了。
没想到他真的听懂了。
懂了,看来是他真的懂了。
这就是主动成长带来的意外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