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婚姻中可有爱情?
现代人最大的悲剧是误把婚姻和爱情联结在一起。
在婚姻中讲究爱情是相当近代的产物。素来婚姻并非爱情的归宿,昔日男女结合,只是人生发展阶段的任务,就如生老病死般自然。
时移势易,结婚已经从责任变成选择,个人的结婚动机便由责任转为寻求个人幸福,追求爱情。
那究竟什么是爱情?
所谓爱情,似乎是希望找到一个爱惜自己的人,解决心灵上的需要,例如存在的孤单与空虚感,释放自己在原生家庭的创伤,盼望自己拥有下一代的渴求,等等。
婚姻由此而承担了很大的压力。
(二)孤单与空虚感
孤单感与生俱来,是人类存在的一种状态,它驱使人们寻找亲密的关系、情感的依附。
鲍尔比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早在婴孩阶段已经需要情感的依附与联系。
失去了情感依附的对象,会令人陷入莫名的孤单感。
韦斯把人的的孤单分为社交孤单和情感孤单。前者通过社交活动,通过普通的人附关系就可以消除,而后者必须通过投入的亲密关系才能解决。
(三)亲密中人的物化
两个孤寂的心灵寻找爱情并在婚姻中相遇,有如两块干涸的海绵,同时向对方支取水分,大家都在争持。
在这种关系里,失去了同情与体谅,失去了对人的尊重,人就被物化了。
亲密关系往往是培养个人独立的场所。因为在亲密关系里,才能更深刻的看清一个人,令人领悟到世界上竟有与自己如此不同的人,一个与自己不同、不受自我操控的人,认识到对方是另一个人,而不是达到自己愿望的工具。
浪漫的爱情是基于以为对方是与自己一样的,而恒久的爱情是认识对方与自己的不同。
一个不懂得尊重和了解别人的人,便会把他人视为达到自己愿望的工具。亲密关系成为互相争夺需要的场所,有如两个失去接驳水源的水龙头,大家都期待水源,但始终没有水。
莎提亚说,一个自我价值强的人才能真正尊重别人,而一个自我价值弱的人,会用各式各样的手段操控别人,以期巩固自尊和肯定自我价值。
(四)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可惜现代人内心失去了爱的确信,对自我能力充满信心,对自我价值却充满怀疑,唯有希望通过关系,吸取对方的资源来为薄弱的自我打剂强心针。得不到时,便用尽一切办法去操控、去支取,有的虽然表面上放弃操控和支取,但是内心是绝望的,同样失去了自我价值的确信。
(五)原生家庭的痛
武志红说,人生是一道轮回,童年时幸福快乐,成人后总能幸福快东,童年时孤单伤痛,成人后也总在孤单伤痛中挣扎,即使遇到幸福,也常常难以持久甚至会无意识的主动破坏。
这种母婴关系竟决定了一生。
1.母婴关系中,母亲无法给予孩子稳定的回应,有时能力及条件许可,便满足孩子的需要,有时能力不足或条件不允许,便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甚至是带有条件地要孩子服从才给予爱与关怀。
这种状态下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与人建立关系,经常出现矛盾的表现,一方面害怕展示自己的脆弱,另一方面又渴求与人亲近,情况就如一手把别人拉近自己的身边,但另一只手又推开别人。
2.母婴关系中,孩子经常处于被忽略的状态,没有人会特别留意他们的需要。
这种状态下长大的孩子,长期处于孤单的状态,惯于自己独处,长大后在心灵上便需要很大的个人空间,好像不需要别人似的。
3.好的母婴关系中,父母给予孩子充足的照顾和回应,使他们建立了安全感,父母亦懂得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给予爱的限制,让他们认识自己与周遭环境的分别,既懂得爱惜自己,亦尊重别人。
这些不同的母婴关系就形成了不同的亲密关系中(夫妻)沟通方式:
1.指责型:对方永远是错的。
2.讨好型:自我价值偏低,很容易妥协和迁就。
3.超理性型:冷静而固执,认为情绪是误事的,必须以原则和规矩来处理事情。
4.打岔型:无厘头、轻率和不认真,以嬉笑怒骂的态度处理。
(五)不能承受之重
婚姻中承担了太多的功能,负重前行,岁月侵蚀下就会产生种种问题。
可若是剥离了这些功能呢,一段没有功能的婚姻已经不复存在的价值。
也许应该放下功能的婚姻观,转而发展纯粹的婚姻观。
婚姻关系是一段历程,不同阶段总会面对不同的挑战。
怎样才可以一生一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