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越来越不想要孩子?

作者: 魏费斯 | 来源:发表于2017-04-20 19:31 被阅读0次

    几天前,我23岁的表妹迎来了她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年纪轻轻就儿女双全,真是让人羡慕。

    到了我这个年纪,孩子的问题再也不能避之不谈了。看到身边的同龄人,甚至比我小的妹子都有了孩子,会不由自主产生一种羞愧感。

    曾经一起玩的闺蜜,都已相继为了人母,几乎是自然而然就疏远了。每聊几句,就会冷场。就像日剧《东京女子图鉴》中的绫兴高采烈拿着封面印有自己的杂志去和前同事们聚会,却发现昔日的伙伴聚在一起晒宝宝,夸宝宝,绫只能在一边傻傻的陪笑。

    跌跌撞撞走到现在,我感觉竟是离孩子越来越远了。这不是说自己要做个丁克,我还没有那么强大的内心,而是说,越来越怕自己养不好一个孩子。

    首先,越来越严重的意识到自己没长好。

    这两年,我经常陷入自我反思,回想过往。想想我为什么过的是如今这样的生活,而没有走出另外的路。

    我对自己的缺陷越发清醒,从记事起,到整个少年时代尴尬的往事,再到成年后迷茫混沌的行走,都在我现实的抉择中吐着长须嘶嘶作响,它们连接成一体,勾勒出我人生的轨迹,甚至还暗藏着未来的陷阱。我固执地认为,如果不去找到自己的问题在哪,引起问题的根源在哪,就没法完全接纳自己,改变自己。

    可我却还没找到答案,远远解释不清楚自己的过去。

    唯一能确认的是,父母在我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并非想去责怪父母,只是日益懂得,性格中的许多弱点,都和他们脱不开关系。

    如果要我的孩子再过一遍这种长大的生活,简直太灾难了。可如果去引导他们避开我掉过的那些大坑,我又深感无力。毕竟,在这一步骤之前,我首先要辨明大坑来源于父母哪些行为,而我又无意识中从父母那袭来了哪些不好的教育行为。

    比如,我每次回家和弟弟的孩子在一起,就会变的像我妈一样,去用吓唬,哄骗,宠溺的方式和他们互动,明明知道父母那种方式不对,但无法解释具体错在哪,不可抗拒就成了我妈的样子。

    学者周濂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布谷(孩子的名字)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她觉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最美好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会作为一个平等交流者来跟她商榷。但在她的性格培养上面,情感的表达方式上面,我觉得我应该给她设定一些条条框框。

    这更让我坚信,像我这样本身性格、情感的表达就问题百出的女人,还是先不要祸害孩子了。

    其次,我自己还有很多人生的问题需要回答。

    现实的焦虑,生活的迷失,内心的徘徊从去年以来频繁光临我的世界,以前只知道傻傻呆呆,倒也淡定,如今求而不得的痛苦,比较的纠结,自动疏离的人群,划分的界限,总是时而将我的生活四分五裂,意志丧失。

    为什么情绪总在过山车?为什么无法去驾驭自己的理智和情感?该怎么样找到内心平和的钥匙,怎么选择一个未来,什么样的未来才是对的?

    这绝不是理想的,我满意自己的状态。这样一个支离破碎,自我摇摆,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法“从一而终”的我,怎么能祸害自己的孩子?

    最近有个新闻热议,老两口卖房子送女儿留学,结果女儿留在国外结婚工作。老两口骂女儿不孝,不为父母考虑。很多网友都站在父母的战线,可也有声音指出,这对父母很失败,他们有控制欲,爱的没有自我,对不遵从自己希望的孩子冠上不孝罪名,是极大的自私。

    看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个意识也是这个女儿很无情,根本没能意识到自己思想中的盲区。从小生活在村子长大又在城市漂泊,我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传统和激进的结合体,思想的一面保守到缩回故土,一面野性至外太空,造就了我在生活面前的无所适从。

    这个世界从正确的,到不正确的,正常的,到不正常的,全都要自己重新学习。你之前有的观念,必须要拿出来接受挑战或者反思。我现在一直在这么做,但远远不够。

    第三,担心经济的压力,物质的困乏,不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人生配套。

    据说很多人都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出生在那样一个家庭?看看那些早早过上幸福生活的小伙伴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家境殷实。就连这波北京买房潮,代表人群就是集父母和亲戚几辈之力的刚需一族。

    与父辈那一代不同,今天家庭的经济基础更是孩子的起跑线。不仅可以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也可以给孩子舒适的成长空间。

    一个例子是,每次乘地铁看见带娃的,我都会想以后绝不带孩子这样出门,孩子哭闹起来干扰了大家的公共空间不说,孩子和父母也都会感受到周围异样的目光。所以一定要有娃就买车。

    可以目前的处境看,车房都无力,更别说其他孩子成长中需要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上的投入了。这样想,内心总是会愧疚。

    但要是为了给娃最好的,把自己的生活过的一笔皂,我也不要。

    有时候会想,不能让孩子从小就势力,和别的孩子比较。要让孩子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分高低贵贱都能活的快乐。但你真没法指望孩子能自然这么想,因为这是一个长期言传身教的过程。你一个大人还总是受到攀比心理的啃噬呢,救自己都费劲,还咋教孩子?

    也有种观点说,要帮助孩子树立对金钱的正确意识,阿忆说过,告诉孩子们追求金钱是一种罪恶,是教他们学习最厚颜无耻地撒谎,教他们最虚伪的堕落。

    听起来好像是矛盾的,但好的父母应该需要做到两者统一,你可以吗?臣妾做不到啊。

    第四,哲学和伦理意义上的难题,生孩子到底为什么。

    我的朋友里有妈妈控,但也有终生不要孩子的。他们都很神圣,能在孩子的问题上坚持一种想法的人,必定有一个稳定的哲学和价值观在支撑。我也偶尔问自己:为什么要生孩子?

    传宗接代?老掉牙。女人生了孩才完整?错,生了孩子失去自我完整性的大有人在。自然法则?唔,那要人的自主意识何用?

    一个至今没法解答的悖论是,孩子愿意来到这个世上吗?你生他经过他同意了么。

    在美国很多州,堕胎是违法的。他们信奉胚胎就是生命,而生命有权要求自己诞生。但这并没解决要不要孩子的问题。

    学者刘瑜对此的回答是,坦然承认生孩子就是因为自私。她在《写给女儿的信:愿你慢慢长大》写道,生孩子是件很“自私”的事情……母亲对孩子的爱,不过是她为生孩子这个选择承担后果而已,谈不上什么“伟大”。

    曾采访过无数政坛风云人物的一代名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在意外怀孕后写下了《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法拉奇秉持终身不婚主义,对要不要这个孩子她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孩子,生活就是这样一种艰难的尝试。…我怎能知道把你遗弃将会更好?怎能认为你的确不愿意返回沉默?

    她自己相信生命的诞生是美好的事情,但她质疑能把这一推论强加于孩子吗?“难道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仅仅是为了我自己,而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原因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 如果仅仅是为了我自己和别的什么,我没有兴趣让你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因为我完全不需要你。 ”

    直到孩子在腹中流产夭折,法兰奇都一直活在这种生与不生的挣扎中,可见女人对这个问题,总是因人而异。

    哲学的思考让生育的问题变得复杂了,但同时也变的神圣。至于我,想到的答案是现实主义的。

    因为你养的好,孩子就会感恩来到这个世上,养的差,说不定他们就后悔。这样这个问题还是转化成了你到底能不能养好的问题,扎心啊老铁。

    第五,我对爱情和婚姻缺乏信心,对提供稳定的家庭保持怀疑。

    孩子一定要是爱情的产物。这是我确定的一个信念。

    听起来是废话,但在物质社会你难说不是从给孩子找一个好基因,好家庭,好爸爸的角度出发,去选择结婚对象。调和的方法是你的爱情本身就包含未来爸爸的画像。纯粹吗,倒也说的过去。

    可爱情是什么东西,它真实存在吗?我对此保留态度。只说两点,一个是那些你喜欢的对方不喜欢你的你却念念不忘的,是爱情吗?另一个是那些曾经在一起美美的,爱的火花四溢最后分开遗忘成陌生人的,又是什么?

    你可以承认爱情是有的,但最好也同时承认,爱情这东西的持久性绝不取决于它自身,它取决于两人是否有能力让另一半保持对自己吸引力,它太容易就消失了。

    所以婚姻的一辈子更无法言说了。这个社会,女性更独立,之前婚姻作为生活保障的机制几近失效,爱情成为结合的唯一理由,这也令婚姻空前脆弱。连秀恩爱成精的白白何和陈羽凡都离婚了啊,世界还有什么不可能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孩子不受伤害怎么做?答:不要孩子。我竟无法反驳。

    第六,我不太确定是不是真的喜欢孩子。

    严格意义上是说,我不确定我是不是喜欢孩子的某些特点。目前,至少发现有两点孩子的特质,我会倾向于生出反感心。

    我怕孩子闹腾。每当看到孩子哇哇大哭,无理取闹,就会缺少耐心,手足无措。

    我还烦孩子的好奇心。为什么总是东问西问,东瞅瞅西瞅瞅,好奇害死猫啊!看电影《釜山行》,小男孩离开座位,去凑热闹,他的爸爸一直在睡觉。那时候,我心里多焦虑,孩子你为什么不老实一点。

    你看看,闹腾和好奇心,不就是孩子们的优点吗?他们充满活力,对一切充满探索的态度,是我等老朽的身体和灵魂所不具备的。可你竟连这也要讨厌,真是无可救药了。

    于是,现状就是我一边讨厌,一边珍视,这样又如何在今后保护孩子这些宝贵的品质,将是极大的身心挑战。当然,我也大可以尽力让自己喜欢,问题是这也并非易事。

    第七,我怕孩子束缚和禁锢我的人生?

    这个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可想到了还是有必要列出来。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个人安静的沉思,一场华丽的冒险,一份畅通的工作,一个飞到天边的灵魂,一回离开眼前工作和城市返乡种田的意外。

    我想要的是这干爽清冽的人生,有完全自主的孤独,有可以放下一切的冲动,有迁移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赤条条一个人,保持着无限疯狂的可能性。

    奶粉尿布的辗转,谁带孩子的家庭会议,热了怕烫冷了怕凉的照顾,飞远流长的牵挂,肆无忌惮的付出,无时无刻的思念。

    它们是潮湿,无法卸载的人生吗?一想到从此以后必须最大努力为孩子负责,凡事考虑孩子,就倍感亚历山大。

    不瞒你说,我挺喜欢那种酷酷的母亲。他们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好母亲,不会为了孩子自废武功,不愿意将照顾孩子当作第一使命。他们尽情享受,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可能也会流血磕碰,有着自己的一本糊涂账,但绝对是光彩照人,一副高傲自由的派头。

    比如电影《已经开始想你》里女主米莉的母亲米兰达就是这一款。时尚爱美,一直演一些不入流的肥皂剧且乐此不彼,照顾孩子根本不是她的菜。女儿当了妈,孩子喊她外婆,她不喜欢,让喊名字。女儿病重之际最好的闺蜜要生孩子,米兰达打扮成医生带着她飞跃医院。

    想活成米兰达那种自由洒脱的劲,可能比照顾孩子难得多,这是否就是许多平凡女人前赴后继,不约而同为孩子所谓“牺牲和付出”的真相?这的确是个大胆的猜想,尤其在中国,不人前被辱骂,背后也可能被戳脊梁,难得很呢。

    好了,到此罢了。再说下去,可能这个列表还能长。天晓得,可能天使一旦到来,所有理性和思绪都变成多余。

    就算那样,姑且就把这些献给未来的宝贝吧。告诉她,在你生命诞生之前,你的母亲着实不易,一直想好好努力,修炼身心,生怕怠慢于你。而你也要体量她年轻时放纵不羁爱自由,又有多想让你感到骄傲。最后,你的母亲还要让你记得一句,你要多指望自己,去掌控自己的人生,你不是她的孩子,你只属于你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为什么越来越不想要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al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