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诸内必形诸外。这是中医看病的基本原理之一。
即身体内部的变化必然会通过一定的途径表现在外部。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病人外在的情况,推测判断身体内部的变化。
这个当然跟医生的水平有很大关系。那些有经验的、厉害的老中医,你一进门他就在观察你。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等你坐下来把胳膊放在脉枕上,他也观察得差不离了,这时已是心中有数。
后续的凭脉、舌象、问诊都是例行公事,去验证核实他心中的结论。
因而有时不等你开口说情况,他为了节省时间会叭叭叭的说一大堆,比如说是不是晚上睡觉老踢被子,平时觉得胸闷,头昏脑胀等等,这就是所谓的神医。
望而知之谓之神。看你一眼就能知道你的所有病情,身体的好坏。也就是常说的,那种一眼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为什么这么神呢?还是因为身体内部的病变一定会通过外在的情况来表现出来,而神医能够准确敏锐地抓住这个外在的特征,从而推测判断出患者身体内部的病情。
神医,就神在辨证,神在能准确地判断出病因。这个不是院校能教出来的,除了天赋悟性之外,就是靠大量的临床实践,和个人的勤奋努力、长期总结。
但现在医生看病就简单多了,因为有大量的检查手段,科学仪器去帮助医生去做判断,但离开了这些仪器,很多医生就无从下手。
书中的第八难,讲到人体的脉搏是正常的,但人却不行了。就是因为他的生气之源出了问题。
生气之源是十二经脉的根本,就是两肾之间的动气。
如果生气之源出了问题,说明从根上已经不行了,那后面的茎、枝叶都会慢慢枯萎,人也随之很快不行。
肾的阳气是抵御外邪的根本,有些类似于西医体系中的免疫系统。
肾为先天之本,通过元阳真气,以温养五脏六腑。而阳气本身具有护卫肌肤,抵御邪气的作用。
临床中遇到多病易感的病人,如果发现有肾阳不足的依据,可通过扶助肾阳来达到减少疾病的目的。
如一些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常常容易反复发作,很多表现为肺气虚,脾(阳)气虚,肾(阳)气虚三个层次。
如果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等效果不佳。这时如果有肾阳不足的依据,则可以考虑使用右归饮、肾气丸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