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农历五月初一,夏至。
每年公历6月21或22日,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称为夏至点,即夏至。古时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古人云:“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之极致。同时,夏至也意味着太阳到了转折点,这天过后太阳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因此,中国民间有“夏至虽阳气最盛,但一阴将生”的说法。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比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照时间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立秋前后),大家要做好防暑降温准备。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民间有夏至“消夏避伏”、“清补”和吃“夏至面”的习俗。
按照习俗,我家当然也要吃面了。昨天晚上,我就跟妻子和女儿说:明天夏至,我给你们做老北京打卤面吃吧。女儿却说她想吃鸡丝凉面。可是我以前没做过鸡丝凉面,也没有吃过啊。
这难不倒我,咱上网查,但一查傻了,竟然有几十种做法,哪个是正宗的啊?不管它了,反正就是一个凉面啊,好吃就行。于是我挑选了阅读量最多的十几种做法,仔细读了,通过去异存同,总结出了本人的独家做法,写在本子上,准备第二天实践。
今天早晨我还是早早出门锻炼,天可真热。没走几步就开始出汗,最近也许是天太热,总感觉体力不行,每次锻炼完都疲惫的不行,又渴又乏,真想找个地方躺着,吹吹凉风,吃块西瓜解解暑。
今天也一样,练完气功往回走,又感觉精疲力尽,正好森林公园草坪处有几个椅子,于是坐在那里吹吹凉风,歇一会儿,听书看风景。对面椅子上坐个小男孩,带着耳机,口里念念有词的读英语。一会儿,那孩子的妈妈过来了,两人说笑着,那个妈妈对男孩说:你看那有个小松鼠。
这时我也发现了那只小松鼠——黑色的小松鼠,短短的毛,光秃秃脑袋上长着两只灵动的耳朵,一对黑眼珠骨碌碌的转着。只见它从松树上迅速爬下来,两手抱住一个它刚从树上弄下来的绿色松果,左右环顾,然后用嘴叼住松果,三蹦两跳就爬上松树,在一个大树枝上立稳,两手捧着松果就啃了起来,非常陶醉的样子,有时它还会抱住松果,用黑亮的大眼睛看我们一眼,生怕我们抢了它的松果似的,它鼠头鼠脑的样子,很可爱。
吃的专注 啃的香甜 我就坐在这个椅子上看松鼠我还拍了一段松鼠啃食的松果小视频,发到朋友圈里,迎来一片赞叹。
从森林公园出来,天更热了,但我还是到体育场附近的器械处,吊了会儿杠子、做了几十个俯卧撑、压了几下腿。每天这个点,又见到那几个锻炼的常客。
封闭的体育场,安安静静 每天都来吊杠子的人吊了会儿杠子,赶紧去买面条。今天主食店门口人很多,老北京讲究吃炸酱面,用手擀面,今天供不应求,老断货。幸好女儿要吃凉面,要买细面,不用等。又在新开的小菜店买了半个西瓜,兴冲冲的回家了。
虽然第一次做鸡丝凉面,但昨天提前做了功课,还做了笔记,按照食谱操作,切黄瓜、葫芦卜丝,弄鸡丝,拌麻酱油醋料汁,煮面,吹凉面,摆盘,浇汁,淋热油,也做成了三盘鸡丝凉面。我一尝味道还行。女儿说挺好吃的,跟饭馆里的凉面比,咱家的料太足了,如果再酸点,麻酱再少点,就完美了。
夏至鸡丝凉面 鸡丝凉面全家份不管味道怎样,我们吃了夏至面,而且,我也学会了做鸡丝凉面,挺有收获感。
昨天就听新闻说,今天下午还发生本世纪最美的日环食,之所以说是世纪最美,因为这次日环食的遮挡比例非常高,太阳几乎被完全遮挡,只留一个金边。
我以前看过日全食,印象深刻的有两次日。一次是刚读大学那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们在大学的操场上军训还是上体育课(记不清了)?与全班同学一起看的;另一次是在重庆,大概十几年前去重庆出差,那天早晨在宾馆门前广场,跟一群重庆市民,借他们的工具看的。现在还记得日全食发生时刻,太阳完全被遮挡,天地间顿时变得黑暗,有种时光穿梭的感觉,瞬间就到了傍晚。
还有几次看的都是日偏食,印象不深。这次日环食,北京的观测角度不好,说看不到日环食,只能看到偏食。但下次发生日食要十年后,所以我还是按照预报发生的点钟,在下午三点多,戴着两副墨镜跑到楼下看太阳了,阳光很刺眼,墨镜这个观测工具不行,虽能看到太阳缺了一牙,但眼睛被刺的发花,眼前全是飞舞的金星。
最后还是妻子有办法,找到一张废弃的X光片子,到了太阳最亏时刻,我们用X光片对着太阳,果然清清楚楚看到被天狗吃掉的太阳,变成了一弯月牙。
图片来自互联网 图片来自互联网 图片来自互联网可是这个时刻很短,太阳很快又恢复了圆脸。
据说看到日食的人有好运,你看到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