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学校毕业2年学长,结合自己工作经历,整理出职场新人最容易遇到的4个“坎”。
01、求职死循—环有经验者优先
找实习或者校招的时候,有经验的候选人往往在面试过程中表现更好,懂得也更多;零经验的学生即使素质很好,但很大概率会“一问三不知”。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往往有经验者脱颖而出。这导致了很多人都遇到这样的死循环——没工作经验所以没工作机会,没工作机会就无法积累工作经验。
当年我求职时也是深受此困扰,那么如何破局呢?
通过调研身边30多位朋友实际经历,总结了以下4点:
① 梳理过往经历,找到与过往经历类似的企业职位切入,如社团外联部——>公司市场部;
② 降低工作预期,第一次实习可以先找普通岗位做执行的工作,之后通过已有经验尝试更高level工作,比如新媒体运营——>内容营销;
③ 总结经历,抽象出大部分岗位通用的工作要求,或找到经历中的优势部分,可以复用到想去的企业,为企业创造价值;
④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付费参加一些求职集训营,比如国际人学校,通过真实的项目实战丰富自己的经历。
02、校园到职场-离开舒适区
上班不同于上学,要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不能像翘课一样翘班。做事也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因为在公司投入任何资源都是一种成本。职场优胜劣汰,三心二意、拖拖拉拉是要被开除的。
很多新人一离开校园这个舒适区很不适应,想通过跳槽来解决问题,殊不知到了下一家公司,会有新的问题要面对。更有甚者选择考研“回炉重造”。这些人大概遇到了3种问题:
① 在校园时代就懒散惯了,除了学习,从来没把某种想法实践或实践过却半途而废。面对一板一眼的工作,不能随心所欲。
② 正式工作≠实习,工作压力和竞争骤增,不能像实习期间那么轻松,到点下班。要努力转正和晋升。
③ 对岗位认知存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以为是造火箭,结果其实是去拧螺丝。
问题①还真得靠自己逐渐适应,哪怕是创业自己当老板,也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对于问题②只是相对短暂的,都是在刚开始接触新领域的时候有压力,等熟悉了之后就能如鱼得水。
问题③是大多数人不适应的根本原因。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特别是一些非常成熟的大公司。我在《规避这10大面试/实习坑,助你成为互联网offer收割机》一文中第八点也有提及。
新人参加工作挑战的第一关叫“熟练的执行者”。执行完毕的结果有两种:做的普通和做的漂亮,前者是能干完,后者是能放心的干完或者让人眼前一亮。所以大公司的熟练是有标准的,叫总能给出最优解。如果连执行都做不好,领导怎么会放心把更有难度的工作交给你呢?
03、有人带VS有人管
有人“带” 和 有人“管” 不完全是一回事。
带你的人的职级一般不会高你很多,与你几乎是相同的工作内容,两人偏教导关系,我们称之为mentor(导师)。而当他职级非常高,是一条业务线的负责人,两人偏汇报关系,往往称之为leader(领导)。有时候两种角色也会由1人承担,但由于精力的原因,往往汇报>教导。
对于有mentor的新人会更幸运,mentor可以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培养你,是你的坚实后盾,当你遇到困难,他总会挺身而出,让你的职场初期非常平滑地过渡。但要学会从被动教导转为主动提升,学会“偷师学艺”,否则很可能因为mentor的离开/放手,一落千丈。
对于没有mentor的新人来说,一开始成长会颇为不顺,频繁犯错挨批。不过,被批评的越多,成长的越快。因为摸爬滚打的经历总会刻骨铭心,学习的更深刻。努力把成长的坎坷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无论是有人带,还是没人带,都要时刻不忘提升各种能力,时刻不忘学习各种知识。顺境不张狂,逆境不气馁,这才是一个成年人应有的姿态。
04、执行任务的“机器”
职场新人往往被分配工作去执行,参与不到决策层。如果只为完成任务,但不加思考,不提出建议,无所谓领导决策的效果。久而久之,会产生这种心态:业务爱死爱活,自己执行完任务拉倒,来年跳槽算逑。
一年后,你虽然也能参与到大多数模块的工作,写出漂亮的简历,但是当有经验的面试官发现你的方案有漏洞或者不能兼顾用户体验,往往会被问住,对你的能力印象也大打折扣。
如果在职时间再久一些,会发现当初自己“不太负责”的方案,日后都要自己哭着填完坑。业务的诉求是表象的,未来的变化也是极大的,你的方案既要考虑眼前,也要兼顾未来,发现方案的风险,这才是负责的执行。
尽力做到,自己填的坑越来越少,挖的坑也越来越小,充分发挥自躯力,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为了公司的使命愿景,一同成长。
近阶段受疫情的影响,企业集体过冬,延迟复工,倒闭,裁员,高校延期开学,复学无期,又禁止外出实践,对于大学生求职而言无疑也是雪上加霜。
大四同学春招泡汤了,大三同学实习没了,大二大一同学宅到发霉。
为帮助同学解决燃眉之急,充分利用这次“超长寒假”,尽可能降低损失,国际人学校推出6大免费在线实践项目,为你提供职场经验的机会,丰富你的简历背景内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