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阳全集》第八卷《文录五》第3篇
原文:
祁qí生傅fù凤,志在养亲而苦于贫。
徐曰仁之为祁也,悯其志,尝育而教之。
及曰仁去祁,生乃 京师 谒yè予,遂 从予 而南。
闻 予言,若 有省,将 从事于 学。
然 痛其 亲之 贫且老,其 继母弟 又 瞽gǔ而愚,
无所 资以为养,乃 记诵 训诂,学 文辞,冀以 是干 升斗之禄。
日夜 不息,遂 以是 得 危疾,几 不可救。
同门之士 百计 宽 譬之,不能 已,乃 以质于 予。
予曰:“嘻!若生者 亦诚 可怜 者也。
生之志 诚 出于 孝亲,然已 陷于 不孝 而 不之觉 矣。
若生者 亦诚 可怜 者也!”
生闻 之 悚然,来 问曰:“家贫 亲老,而 不为 禄仕,得为 孝乎?”
予曰:“不得为 孝矣。欲求 禄仕 而 至于 成疾,以殒 其躯,得为孝乎?”
生曰:“不得 为 孝矣。”
(阳明先生曰:)“殒其躯 而 欲 读书学文 以求 禄仕,禄仕 可得乎?”
生曰:“不可得 禄仕矣。”
(阳明先生)曰:“然则 尔 何以 能 免于 不孝?”
于是 泫xuàn然泣下,甚悔,且曰:“凤 何如 而 可以 免于 不孝?”
予曰:“保 尔 ěr精,毋wú绝 尔生;正 尔情,毋wú辱 尔亲;
尽 尔职,毋以 得失 为 尔惕;
安 尔命,毋以 外物 戕 尔性。斯 可以 免矣。
”其父 闻其 疾危,来视,遂欲 携之 同归。
予怜 凤之志 而 不能 成也,哀 凤之贫 而 不能 赈也,
悯 凤之去 而 不能 留也。临别,书此 遗之。
白话翻译:(主要摘自于“臻于至善”老师《王阳明全集》笔记)
祁州有一个叫傅凤的学生,一直有志于要好好的奉养自己的双亲,但是他自己却非常的贫穷。徐爱在祁州当知州的时候,很体恤他奉养双亲的志向,曾经短暂的接济并教导过他。
等到徐爱离开祁州的时候,傅凤就来北京拜见我,然后跟着我一起南下。因为经常听到我讲课,傅凤有所醒悟,想要从事于圣人之学。
但是苦于自己的双亲老迈贫穷,自己的异母弟弟又眼盲且智障,自己根本无力供养,于是开始从事于记诵辞章之学,希望能通过这样求得一官半职的俸禄。因为内心着急,他日夜不停的学习,结果累得身染重病,几乎快要死去。各位同门千方百计的宽慰他,但是却没什么效果,于是来求教于我。
我说到:“哎!这个孩子也真是可怜之人呀!他的志向发自于对双亲的至诚之孝,但是他的行为已经陷入不孝而不自知。所以说,这个孩子真的是个可怜之人!”
傅凤听闻之后非常不安,来请教先生说:“父母年迈家贫无人奉养,如果我不去考取功名获得一份俸禄,这能算是孝顺吗?”
我说:“当然不算是孝顺。想要求取功名而导致积劳成疾,损害了自己的身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这能算是尽孝吗?”
傅凤说:“我这不算是孝顺。”
我又问:“你这样以损害身体为代价拼命读书来求取功名,能得到功名吗?”
傅凤回答说“我这样身体都没了,哪还有什么功名俸禄。”
我说:“那你怎么可能免于不孝呢?”
于是傅凤痛哭流涕,极为懊悔,
问我说:“那我到底怎么做才不会不孝呢?”
我说:“好好的保护你的精气,不要伤害自己的身体;端正自己的情绪,不要因此而辱没自己的父母;安守本分,不要天天为利害得失而担心;持守天命,不要因为外物而戕害自己的心性。这样就可以免于不孝。”
傅凤的父亲听说了他病的如此严重,赶来探视,想要带着他一起回家。我实在是可怜傅凤的志向无法达成,怜悯傅凤如此家贫我却无法赈济,又伤感于傅凤要走我也无法挽留。临别之际,写一封书信留给他。
像傅凤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我们应该听闻过很多,虽然都有着崇高的目标,为了父母,为了百姓,为了失学的孩子等等,把自己劳心劳力到身患重病。我们看阳明先生最后一句是怎么做的“怜凤之志而不能成也,哀凤之贫而不能赈也,悯凤之去而不能留也”,再对照颜回死后,孔子不肯卖车给他厚葬,我们可以好好思考,什么是力所不及的执着,什么才是动心忍性的增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