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作家当做一个职业,那么持续地写作就是他们的工作内容。为什么他们可以不从事直接产品的生产,或者像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医生、教师、律师、法官、检察官、警察、军人等从事一项对人类有较为直观得可预期效用的工作,再或者像官员、政治家一样,为人类的社会秩序而工作,尽管有时候集体犯糊涂,弄得很糟糕。
纵观历史上的经典作品,或者放眼其他国家,作家好像都被蒙上了一股神秘色彩,或者普遍的给他们一个整天愁眉苦脸、神经敏感、内向深沉的脸谱。如果诚实点写,那么现在的环境下,“知识分子”人人避之不及,生怕与它沾染上任何关系,作家好像也可以归于这一行列。况且,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年代,作家手无缚鸡之力、社会适应失败的形象尤其深入人心,简直明目张胆的瞧不起了。
我们为什么会看小说,并且不少人反映通过看小说,自己获得了重新生活的勇气和力量,灵魂得到了拯救或者救赎?
一日千里的当下,整天那么多社会事件登上网络热搜榜,大家乐此不疲地予以调侃,说小说家的想象力已经赶不上现实魔幻的速度了……
我们真的不需要小说了吗?
你能想象中国没有曹雪芹的《红楼梦》吗?你能想象中国没有唐诗宋词元曲吗?你能想象中国没有《诗经》《史记》《论语》吗?你能想象中国没有鲁迅胡适梁启超吗?
曾经黄昏的狼狗时光时分,我总是随意的坐上一辆大巴,无目的的让它载着我走,终点站下车,然后返回。我整个人身体全部放松下来,躲在最后一排的角落,偷偷揭开窗帘的一角,看窗外霓虹闪烁、人流汹涌。那是一段怎样忧郁的时刻啊!几个月的流水线工作经历,唯一的收获就是人生可以以意义的名义从事如此无趣的事情并且消耗极大的精力与时间。直到今天,虽然不再轻易燃烧自己的热情真诚与天真,但也时刻清醒着感受着荒诞。
以我自己的体验,下了班我仍然愿意花费数小时细细打磨一篇文章,而不是打游戏、追剧、休息,为了什么呢?工作不可以满足我的精神需求,试图通过写作与自己沟通,给自己生命找一个透气的出口,仅此而已。
一步步地,跟着习惯安排自己的命运,从来不曾放纵过自己的情绪,总以为来日方长,眼看着一天天的并看不到想象中的有朝一日。也许错就错在等待,唯有竭尽全力地追逐自己的命运,才有可能稍稍铸造自己的模样?
无论如何接受不了一辈子可爱善良却不是一个深刻有趣的人。还是三条路,要么继续跟从习惯,眼瞅着自己交手败局,品尝自己酿造的苦酒;要么逃离,心若不追求自由在哪里又有什么分别?要么只好反抗。
打工人,写作,都是我的反抗。我是我自己的传统,我是我自己的来处,我想和这个世界平起平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