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1年7月20日,全球首富贝索斯完成了人类旅客首次“真”太空游。
杰夫·贝索斯、他的弟弟马克·贝索斯、已入耄耋之年的女性航天先驱沃利·冯克,以及年仅18岁的物理系学生奥利佛·戴蒙搭乘私营航天公司蓝色起源的新谢泼德火箭,越过海拔100千米高度的“卡门线”,首次进入“真正”的太空。
在这艘飞船上,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窗户,用来观景。
82岁的沃利·冯克在她的窗户上贴了一张明信片,她说她要带着这张明信片,在飞船进入太空最高点时,对着窗外拍一张照片,以蔚蓝壮阔的地球作为背景证明自己来过太空,此生不虚此行。
82岁,航天员,越过海拔100千米高度的“卡门线”,此生不虚此行。
毕竟,世界首富只有一位,像沃利·冯克一样,82岁还具备太空旅行身体条件和心理条件的人也屈指可数。那无数的普通人,如何才能一辈子“不虚此行”呢?
这个问题引起了我对生活本质的思考。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那么,生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有人说,生活的本质是平凡。
有人说,适应、付出、竞争和享受。
有人说,生活就是不断承受一份又一份压力。
我想,对生活本质的追问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让人着迷的。
每个人对生活本质的理解不同,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也不同。我现阶段的答案是:生活的本质就是继续解决下一个问题。
因为,我的确在不停地解决问题:学会走路、学会写字、完成作业、学会骑自行车、完成没有尽头的试卷、考一所好学校、参加比赛、参加竞选、找对象、找工作、升职、买房子、结婚、养娃……你看,生活就是由数不尽的问题组成的,生活逼着我们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
活在这些问题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地鸡毛,而没有“飞向太空”这种高光时刻,这样度过一生,我什么时候才能“不虚此行”呢?
在郁闷中,我读到了罗素,我似乎找到了适用于每个人的答案:幸福地度过一生就是不虚此行。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什么才是幸福呢?
小时候,吃巧克力是幸福的,跟小朋友一起玩是幸福的,捉到一条小鱼是幸福的。
长大了,每天都围绕一件事转:如何赚更多的钱。
为什么要赚更多的钱?用钱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钱去兑换幸福。
但通过分析45万名受试者的幸福指数得出的结论并非如此,结论是:贫穷使人悲惨(我想你一定听说过“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富有可能会提升某个人的生活满意度,但总体来说却不能提高自我幸福感。
为什么实验结果跟大多数人想的不一样?因为更高的收入会削弱人们享受生活中小乐趣的能力。
有证据可以支持这个观点:向学生过早地灌输金钱观会影响他们吃巧克力时的快乐感受。
既然金钱不是幸福的源泉,那我们如何追求幸福呢?
你要知道,“幸福”这件事是没有客观指标的,它是由每个人主观判断的,在我们评估幸福这件事时,真正起作用的是现有体验的不断恶化或改善,以及这个人的最终感受。
沃利·冯克的“不虚此行”基本上就是她人生的最终感受了,毕竟她已经82岁了,这已经到了她的晚年。
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要想追求幸福,关注点不在于最终感受(那是晚年甚至临终前应该关注的),而是要不断改善你的体验。
每天都比昨天好一点,你就会感到幸福。
这时,我们才明白了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家和理论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创始人左拉说的那句话,“生活中惟一的幸福就是不断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