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己报名社工师考试,现进入备考阶段。综能是社工的基础,所以从学习综能开始。
全书共10章节内容,划分为四大版块:一、社工的定义、价值观及伦理守则(1~2章);二、理论依据(3~4章);三、直接工作方法(5~7章);四、间接工作方法(8~10章)。
为了巩固记忆,检验学习效果,对综能第1-4章的内容回顾整理如下。
社工:在党的领导下为困难群众服务的专业力量。
社工的角色分为:直接角色、间接角色、合并角色。直接角色包括:服务的提供者、治疗者、支持者、使能者、倡导者、关系协调者。间接角色包括:行政管理、资源筹措、政策影响、研究。合并角色指直接和间接角色的合并。
社会工作的目标分为三层:第一层目标对服务对象,包括解救危难、缓解困难、激发潜能和促进发展。第二层目标对社会,包括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第三层目标对文化,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
价值观:1.尊重;2.独特性;3.相信人能改变。
价值观实践的原则:1.接纳;2.非评判;3.个别化;4.保密;5.当事人自决。
人类行为和环境是第三章的内容,讲述了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目的以需求的形式来表现,所以需求是人类行为起点与终点。
三个需要理论的讲解: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理论;阿尔德佛尔ERG存在、关系、成长理论;高夫基本需要与中介需要理论。
人类需要分类:一、生理与社会;二、物质与精神;三、生存与发展。
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还包括环境因素。
人类行为分类:一、本能与习得;二、亲社会与反社会;三、正常与偏差。
人类行为具有五个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可控性和整合性。
环境则是指人生活的家庭、学校、社区、单位、社会、文化、自然的外在部分。
行为与环境的关系:人的行为要适应环境、环境影响人的行为、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影响行为、行为可以改变环境、行为与环境非平衡性。
艾利克森就人的社会性方面的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详细讲述了人生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把人的认知发展分为4个阶段:0~2岁的感知运动期,透过感觉和运动来认知;学龄前2~7岁的前运算期,通过语言和示意认知;学龄期时7~12岁的具体运算期,进行推论认知;而12岁以上的形式运算期,就可以透过抽象推断逻辑运算。
在个人认识世界方面,皮亚杰提出每一个人对世界都有不一样的看法,当环境变化时,我们会用原有的看法去同化新的环境状况,当旧看法不能应对现在的问题时,我们就会对原有的看法做得出调整和改变,以顺应新的境况,达到平衡。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分为三水平六阶段;行为主义则强调对行为的重要性。
依恋理论则把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分为四个阶段:前依恋期发生在出生前的几个月是一种生物学上的设计、形成中的依恋表现为对熟悉的人选择性的社会微笑、鲜明清晰的依恋对象、纠正目标期则可以区分出我和他。
符号互动理论和标签理论,是从社会角度讲课对人的影响。
第三章最后一节则是从人生每个发展阶段的问题着手,开展工作。
第四章讲述的九个理论框架,包括:精神分析、心理社会治疗、认知行为理论、系统和生态系统理论、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增强权能、社会支持、优势视角、发展型社会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