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经常有人火急火燎地问我:“在吗?在吗?”
还没等我看到消息,接着就是一连串的问号发过来,像是有火烧眉毛的事情要告诉我一样。可是当我回复他说“在”的时候,对方却突然没了动静,消失的那叫一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有时我真怀疑他是不是在给我发信息的时候突然发生了意外,可没过几天,他又诈尸一般地问我:“在吗?在吗?”语气还是一样的着急,等我回复他信息的时候,他说:“哦,没事了。”留我一个人在屏幕面前陷入蒙圈的状态中不知如何是好。
还有一种人,不说话则好,一说话就是60秒的语音发过来,甚至普通话还没有我说的标准,仔细听了半天才听明白,原来就想表达一句:“我很喜欢你的文字,能否帮我写一篇文案。”
后来我试着不回复那些问“在吗”的信息,也不听超过30秒的语音,生活果真变得轻松了很多。但也得到了个别人更为可怕的评价,甚至有人还拿出道德的旗帜来质问我:“你不回消息就是不尊重人,懂不懂礼貌,懂不懂道德。”
我说:“不好意思,我真的很忙。”
然后他会说:“我就不信你忙得连回复一句信息的时间都没有!”
可是我在想,我有什么义务要回复每个人的信息呢?
还有些人说:“我知道你忙,我就耽误你五分钟时间,你帮我看看这篇文章哪里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我这篇文章写得很好,看完肯定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启发。”
拜托,先不说我五分钟能否读完一篇文章,如果微信好友每个人都占用我五分钟时间,恐怕我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而且,明明是你找我帮忙,说的跟我还欠了你的情分一样,这也太侮辱别人的智商了吧。
有人问:“难道你和朋友也不时常联系吗?”
我还真不是一个喜欢用微信和电话联络感情的人,因为我相信,隔着屏幕产生的感情,来的快去的也快。我经常和我的朋友联系,但我指的联系是在一起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可以坐在一起喝茶聊天、畅谈人生,偷得浮生半日闲,那样的感觉对我来说是真实的,我的眼睛可以看到他的眼睛,他的眼睛可以看到我的神情,而不是隔着屏幕去猜对方的面目表情与喜怒哀乐。
其实,真正的朋友与你交往时是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的,更不会反过头来质问你,我们之所以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就是因为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感觉很舒服,不是吗?
他懂得与你聊天和接触时的分寸,只有恋人才会死缠烂打,想要如漆似胶地缠着你,甚至包括父母,一天没有你的消息就会担心你,挂着你,除此之外,剩下的就是那些不熟悉的人,只有他们才会对你质问:“你为什么不回我信息?你拿不拿我当朋友?难道你连回条信息的时间都没有吗?”
这样的质问本身就很奇怪,像是我天生就有回你信息的义务一样,我能不能有一个做自己的权利?能不能有一个做一头猪的权利?能不能有一个不看手机的权利?如果有,那么请不要剥夺它。
我每天都要拿出几个小时来看书写文章,但在忙完这些事情的时候,是有一些空闲的时间,难道我就不能利用这些空闲的时间听听歌,发发呆,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些人每天会用几个小时来玩手机,在他的价值观里似乎所有人都如他一般离不开手机,别人不回他信息就像是自己被低估了,别人不回复他评论就像是不尊重他一般。
姜思达在《奇葩说》中讲:“有的时候,我忙,我没法回你信息。我不忙,我更没法回你信息,我就想不忙,我就想闲,你别问我回一条信息有多简单,能费你什么事?我知道不费什么事儿,但是,我也嫌那么一点都费事,因为就我自己这一点时间,我不想被他们任何事情打扰,我就想和自己聊聊天。我们时刻保持联系,最大的危害是我们难以时刻和自己保持联系,你知道吗?所以,如果以后再有人问大家一句在吗,你就回他一句不在。”
人生本就那么累了,何必让不理解你的人浪费你的时间,所以,我觉得姜思达说的很对,在这个越来越忙的时代,多留点时间给自己,不必理会那些无故浪费你时间的人。因此,我觉得,现在人和人最基本的尊重就是将60秒的语音变成文字,有事就直接说事,不要一个劲的追问在吗?在吗?你不说什么事别人怎么好确定在不在呢?对吧。如果找人帮忙就摆出找人帮忙的态度,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小把戏早晚会有识破的时候,千万不要太侮辱别人的智商。
最后,我想说的是,朋友是交心的,不是利用的,不是靠拉拢的,也不是需要时刻联系的,因为真正的朋友是并不时常想起,但却无处不在。
最后的最后,发一条我与好朋友周大仙的聊天记录。
大仙:“在吗?”
小祺:“在。”
大仙:“借我500元可以吗?”
小祺:“你刚才说什么?”
大仙:“借我500元可以吗?”
小祺:“不是这句,上一句。”
大仙:“在吗?”
小祺:“不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