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1月25日--不愤不启

1月25日--不愤不启

作者: 杨一念 | 来源:发表于2017-01-26 10:45 被阅读0次

这几天在看黑川雅之的《身体与素材》,他表面在讲身体和素材,但其实他在讲设计,讲日本的文化和美学,讲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你已经得到验证的想法,你正在探寻的问题,乃至你还未曾触碰过的念头,统统落入到他宏大而缜密的世界中,你能清晰感觉到他的世界是通达的,是逻辑自洽的。就像置身于一片温暖而温柔的海洋,你畅游其中,不断的遇到未知、遇到新奇、遇到自己的无知浅薄与天真烂漫。


1月25日--不愤不启

打开这本书,可以随便从任何一页读起,每一页短短200字就能引发你一系列的思考。每天早上读几页,既有美的享受,又受益匪浅。让人不忍一口气把书读完,经常是读读停停写写,只愿把最清醒、最美好的时光留给它。

今天读到原型部分,黑大师说“不刻意造型而是让其自己成型,通过期待来诱导存在的形状”。

其实这句话不但说出了设计的精髓,也道出了教育的本质。无论对于小孩子或者成年人来说,想要改变影响他们,最好的方式不是直接指明目标,告诉他一二三四。而是应该激发他的好奇心和兴趣点,让他自主自发的按照你的心愿去走。比如泡脚这件小事儿,记得这个冬天我很多次泡完脚,觉得很舒服,让靖哥哥也泡一泡,他都拒绝了。结果,那天我在护肤心得里面安利了泡脚之后,靖哥哥竟然主动开始每天泡脚了。真是个奇迹!

再比如说带团队、与合作伙伴沟通,也是一样的。你别一上来就说你想干什么干什么,你得先告诉对方做完这个事儿对他有什么神圣意义或者是实际的价值,让他产生渴望和兴趣之后,事儿就好办了。

正好看到净净师姐分享的孔子教学方式:不愤不启。愤,是学生自愿学习的内心述求。瞧,无论古今中外,大师们悟到的真理都是一致的。

黑大师还讲到:我在设计的时候一般都是想着【这是什么】而开始的。什么是电话?什么是时钟?什么是住宅?每次我都是在寻找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的过程中开始设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丢掉所有既有的概念和想法,从零开始找寻这件东西对人的真正意义。对于我来说,设计就是一个遵循人类行为生成物品的过程。

比如说现在的眼镜的装饰性越来越强,所以作者就想回到原点,提出没有眼镜比较好。若是必须要戴眼镜的话,那这个眼镜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想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开始了设计。其中我们列出来这些点:重量轻,不需要精心的保养,适合所有脸型,不虚考虑空间的大小等等。

哦,我一下子明白过来,这就是为什么黑川雅之对事物理解的这么深刻,这么透彻,经常一语中的,一眼洞穿事物的本质的原因吧。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一下设计学,嘿嘿~~

相关文章

  • 不愤不启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终于,我也得到了一个不愤不启的机会。 期中测试习题上有这样一个题: 为上联“心平浪...

  • 不愤不启

  • 不愤不启

    摘抄于菜根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面的两段话,也...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刘杨勇解读: 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孔子说,不愤不启。...

  • 天行健:孔子为什么只教主动学习的学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天行健解读: 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孔子说,不愤不启。...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几年的教育理念愈来愈倾向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中讲道:“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人的情绪也如同火药一般,当压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么是爆炸,要么是自燃。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心情有些沮丧,上课上砸了! 说起来好惭愧,跟着宗大师学了那么久了,直到今天教研,才真正弄懂了单元导...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有时候跟别人讲道理的时候,总会给人一种“卖弄”的感觉。对方表面上迎合,很可能内心已经在抵触了,这样,讲了也白讲。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月25日--不愤不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mx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