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一扇窗,推开它,发展儿童,亦发现自己......
爱与自由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如果我们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让儿童按精神胚胎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他一定会成为人才。
智力中没有一样东西不是源于感觉
智力就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回想小熙熙的成长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她希望亲自去做的事情,为了玩水淋浴间任由她溅起水浪;为了玩沙,我和爸爸推着疲惫的身体,在鼓浪屿来回奔波背她到海边,玩到天黑;为了让她感受音乐的魅力,三个人的套票,享受了5首曲目便不得不离开的音乐会现场......现在回想起来,这些都已经在她幼小的心里,有了感觉,转为了概念,有了实体的感受,可能也成了她智力的源泉吧。如此想来,心里甚是欣慰。
爱上挖沙的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感知世界
书中关于孩子素描写生的故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就像那位妈妈,发现孩子画的树干和树叶的颜色不对,便会积极的提醒。但殊不知,那是一种干预。而父母总是不自觉地去干预孩子,想让他更好。可其实,孩子的每一段生命都不是空白的,它是由一段又一段的敏感期构成的。她不发展这一方面,必然发展另一方面。
前两天在了解关于如何引导孩子画画的知识时才发现,不知不觉中自己也曾做过干预孩子成长的事情。孩子涂色的时候,不时提醒孩子不要画出框,要控制好自己。其实,在画画这件事情上,父母可以做的,就是充当陪伴者,鼓励者,欣赏者,如此就够了。画画本是孩子用画笔去表达自己的过程,父母无需太多干预,给予爱和自由就已足够。
快乐的小人因为有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愿意顺从
谈及孩子的品质,有两者会谈到,一是顺从,二是意志。孩子的顺从几乎是无限的,而且无限得感人。孩子还不能从理智中决定行为,她是从爱中决定顺从,从意志中执行顺从。
回成都今年回川过春节返程时,买了早上8点从成都出发的动车。小熙熙那天早上怎么都起不来床,我和爸爸大包小包拉着行李,她眯着小眼睛说,”妈妈,抱抱,我走不动。”
时间紧,东西多,我说:”小熙熙,妈妈需要你的帮助,你必须自己走,而且要快走,不然我们就赶不上动车了。”
小家伙还是眯着眼睛,看了看我说:”妈妈,那我走到哪里你可以抱抱我呢?”
我心疼的说,”等咱一起进站到大厅了,妈妈就抱你”。
果真,小妞就小步快翻的一路跟着我,几乎要小跑起来了,牢牢牵着我的手。期间,我都能感觉她累了,但她一直坚持着,不停地问,”妈妈,快到了吗”,就这样,她一直坚持到我们进站那一刻。
刚到站,她就扑到我怀里了,”妈妈,我真的累了“。我赶紧抱紧她,好心疼。
孩子达到顺从的三个阶段
对于儿童来说,顺从是一种荣耀,一种快乐。顺从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孩子有时候顺从,有时候不顺从时,那是她还不具备顺从的能力。
昨天,小熙熙带回了幼儿园发的作业。在完成关于长大了一岁的主题作业时,我们一起给她提了些作品建议。其中,我提过一条建议,让小熙熙自己画一幅自己的画像。后来,我看小熙熙没有回应我也就没有再提,转而去做别的作品。可过了几分钟后,小家伙开始在作业上乱写乱画,开始心不在焉,最后把作业纸画的乱七八糟。爸爸妈妈都提出这样的行为不妥时,小熙熙哭了。等她安静下来,我问她为什么哭时,她才哭着对我说:”妈妈,我的小情绪来了,我不开心”。
我赶紧问:”发生什么了,为什么不开心呀?”
小家伙哭着说:”因为,我不会画我自己”!
我那刻深刻领悟了书中的观点,因为她不具备顺从的能力,她因为自己不会画自己而产生了小情绪。但我们也懂得了,这是时间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如她习得很多她以前认为不会,到现在都掌握得很好的本领,比如拍球,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玩蹦蹦床......
完成挑战项目的妞儿童的优秀品格如何形成
很多成人追求真善美,到这过程很艰难,他们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自我挣扎中度过,一生成为生活的苦行者。但一名儿童如果在0-6岁形成了健全的品格,向善就成了她的自然内驱力,她一生就为了不断完善自己。
儿童在富有生命的环境中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一切潜能。
给孩子”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的环境,让孩子按照生命成长的自然法则,破译生命的密码,从而形成和创造出一个自我,形成一个完整的人。
爱孩子,表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爱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你必须给他一样东西,就是自由。只有把自由给他,他才能成为自己。否则的话,他就要跟他的”自我”分离。这就是心理学中常说的一句话:”你这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你要成为你自己,而你成为你自己唯一的做法,就是你必须拥有自由。
自己去看世界你这一生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
这是我能帮助小熙熙的,也是我需要自己去实现的!
这是这本书给我的价值和启发。未能全尽,但确实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感恩姐妹的好书分享。
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我们一起努力去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