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乙哥升上大班以后,难免就会和相熟的家长谈到一些关于课业学习的事情。很明显,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有很多开始奔波在各个培训班之间。
这些培训班大致可以分四类。
第一类是英语,因为报这门课的人实在太多,所以要专门拎出来讲一讲。如今,英语培训机构遍地开花,线上线下,可以选择的形式很多样。如果这个机构有外教通常就会比较吃香。小乙哥前几年在出国前,我怕他去了外面的学校跟不上,特意报了一个英孚的暑期班,因为是零基础,年龄又小,一天学习下来真正和英语有关的内容其实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外教带着做各种游戏或者唱歌跳舞,所以反而是学会了一些日常用语。
其实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归根结底是交流的工具,所以报英语的课程,还是应该注重交流,而不是拿着书本念 “Hello,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 口音上也不一定非要多纯正,全世界说英语的人那么多,也不是谁都能一口英音,只要彼此间能听懂,不至于像印度人说英语,拖泥带水总让人摸不着头脑就好。
第二类是艺术类,琴棋书画,在古代是大户人家的标配,如今依然受人追捧。但是随着孩子长大,比如说到了三四年级还继续在学的实际上就很少了,一来课业繁重,你花在艺术上的时间多了,课业上时间就少了,单看家长如何取舍;二来艺术的东西多少讲究点天赋,不是谁都可以在上面有所建树。所以这类课可以当成一种调剂,纯粹用来培养孩子的艺术感悟和兴趣爱好,长大了之后能认得了五线谱,欣赏得了画展就可以了。如果一不小心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继续深挖,也许还会有意外惊喜。除此之外,实在没必要花太多精力。
第三类是思维训练类。自从最强大脑出来以后,各种培训班打着这个旗号搞得风风火火,当然思维训练这东西眼睛看不出来,你得找个东西表现,找什么,最简单的就是算术,看谁算的又快又好,谁的思维就训练成功了。其实想想也有道理,快速算题的过程讲究很多能力,比如专注力、逻辑能力、分析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等,你花时间下去,多少总有点成效。我在教会小乙哥用最古老的方法(扳手指)算加减法后,问他愿意不愿意去学手脑算,他不愿意,说这样就挺好,学那么快有什么用。我想想也很有道理,很多时候反而是最简单的方法才是最接近真相的。
第四类是运动类。其实现在的孩子不缺少学习的环境,反而是缺少运动的氛围,医生都说每天要至少保证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才能让孩子不近视。当然运动的好处不止这些,所以带孩子去参加这类培训班的家长,我是极为赞同的。
絮絮叨叨说了那么多,其实我想讲的很简单。
在看到其他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的时候,在小乙哥做不出题目正要发火的时候,我就问问自己,我希望他长大了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心态平和,遇到困难不被打倒,能够认真生活,这是我对他的期许。既然是这样,又何必在课业上太过苛责他,耗费他太多对于学习的热情?反而是性格上的养成,对他的人生境遇影响会更大一些,这么看来我应该在这方面花更多的心力才好。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困境,我们的困境是不够富足的生活,所以我们拼命打拼,努力向上,只为孩子能有一份安定,那么他们的困境是什么?继续争取更富足的生活吗?这样太累,我只希望他快乐就好。
只是有人说了,人工智能的时代就要来临,不好好学习,以后连工作都会找不到。怎么办,我要发愁到那么远的未来吗?算了,我还是做那个**在家长们讨论哪个补习班更好的时候**笑着听听的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