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去中心化”时代如何成为一家有特色的翻译公司

在“去中心化”时代如何成为一家有特色的翻译公司

作者: johnny211 | 来源:发表于2016-07-19 14:16 被阅读104次

    翻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行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翻译甚至跻身跃居全世界最热门的产业。在国内,翻译公司要么采用全职翻译及外聘兼职翻译的经营模式;要么以外包的经营模式发展,将所接订单完全外包。翻译行业市场乱象环生,最明显的就是翻译市场存在激烈的价格战,这也使得翻译公司难以形成大规模运作。
      


      但是,以拼价格为导向的恶性竞争并不是一个翻译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翻译生产质量的高低才能决定翻译公司的发展规模以及发展速度。成为一家有特色的翻译公司才是生存根本。
      那么如何成为一家有特色的翻译公司呢?翻译行业从来就不是一个比拼价格的行业,翻译行业说到根本依然是一个以人的脑力劳动和付出为根本的一个行业,无法做到机械化的批量生产。即便是在机器翻译高度发达的现在,人工翻译也依然有他无法取代的作用,所以大型的翻译公司为了保证品质依然专注于培养优质的译员。而有的公司为了短期目标,故意拉低翻译价格,不但对自己无益,也无形中冲击了翻译行业整体的价值规律。同时,不同译员之间的思维方式不同,知识积累不同必然导致翻译质量差异,这种差异会逐步拉开翻译公司和翻译公司之间的距离。因此,译员资源是成为一家有特色的翻译公司的核心。
      
      目前,国内翻译市场里大多数客户提供的都是急稿,两天,三天交稿,这就必然导致了翻译的模式必须协同翻译,多个译员处理同一稿件。而传统的协同翻译,语言的质量、风格,翻译进度等都不能及时控制,从而导致,翻译生产的不规范。
      据中国互联网翻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目前,pc网页端月度覆盖人数为5977.4万人,月度覆盖人数最高,比pc软件端的高出3078.8万人,比app端的高出2197.3万人,优势明显。
      
      因此成为一家有特色的翻译公司,要从译员质量、以及管理模式、作业工具的规范化抓起。
      一、译员的获取与培养
      作为一个中小型的翻译公司,积累自己的译员资源是重中之重,需要建立自己获取译员的渠道,如特定的群组,外语类人才网,或与某语言类高校合作,搭建自己的翻译人才储备库。并且对于译员进行细致的划分和管理,如有经验的译员,暂时经验不多的译员,成熟的译员。从而做到一旦稿件和业务量扩大,可以快速的找到可以承接项目的译员。
      一个译员必然存在一定的能力水准,经验水准从而影响项目价格以及工作效率,对于经验不足的译员,一定要给予一些小的机会,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和可能,尽量延长对该译员可用的周期,对于有经验的成熟译员,一定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优化管理模式
      对于译员来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提升获得更高的收入,那么公司应当设立良好的一个译员考核制度,让译员有阶梯型的晋升,当翻译字数和翻译时间以及水准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一定不要吝惜投入,要提高该译员的翻译待遇,不要再压低或者保持该译员曾经的翻译投入。
      大多数翻译公司的译员团队当中,是由少量专职译员+大量兼职译员组合而成,如何平衡和协调自己的成本以及管理效率,则成为翻译公司发展的一个瓶颈,为了保障进度以及质量,大量增加专职人员,后果则为人力成本飞涨,利润进一步压缩,如削减专职翻译,增加兼职翻译,则对项目管理的难度加大,故而翻译公司应当储备基本业务量的工作人员,一旦项目需求增加,能够迅速的进行高效管理,需求的翻译人员迅速纳入到自己的工作体系当中。
      三、作业工具
      在整个翻译行业,不同的翻译公司所用的作业工具有所不同,译员与译员之间的作业工具也有差异,甚至有的翻译公司及译员还处在纯手工时代,纯word翻译。翻译作业工具的发展从词典到离线辅助翻译软件到现在的云翻译平台,翻译技术可谓发展迅猛。对于一个翻译公司,一个好的、适用于自己的翻译作业工具将对公司的发展起到战略性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市场需求的发展,去公司化将是翻译行业未来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和机遇,并非去公司化就代表着翻译公司的衰亡,只是翻译公司将以另外一种资源管控和工作作业的形式出现,目前,越来越多的翻译公司在向着去公司化,平台化,互联网化的趋势在进行尝试和体验。翻译公司,既不是高枕无忧,也不是末日来临,能够顺应发展趋势,作出最适合自己的调整和决断,才是影响翻译公司发展的根本。在“去中心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译员和翻译公司彼此之间将更加独立,形成各自有交集的各自不同的中心。
      最后,从翻译行业发展的层面来看,去中心化是新型的互联网时代的生产和作业模式,是相对于传统的翻译公司以自身来掌控全部工作流程的“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过程。最大限度的发挥各个节点的能力,使之能够发挥更大的效能,定制和革新自己的管理模式和作业方式,去释放更大的产能。
      “去中心化”你真的懂吗?
      延伸化阅读
      在科技领域的文本词库里,“去中心化”是个高频词汇,大佬喜欢说,媒体喜欢用,似乎多少有些老生常谈,也难窥其深层奥义。前段时间,去参加一场发布会,突然看到罗辑思维CEO脱不花PPT上的一句话,觉得这也许是在互联网这个维度下对“去中心化”的最佳诠释,那就是:“每一个人的宫廷正在拔地而起。”
      事实上,“宫廷”这个词无疑抓到了某种本质,今天来谈谈“去中心化”,以及在更为宏观的维度上,它究竟是个啥。
      直观上看,互联网诞生至今就是一个不断将权力沉淀至个人的过程,一切只为“我”服务,移动时代更是如此,将每一个人搁置在世界中心,其最佳视觉案例无疑是手机地图,就像作家尼克·比尔顿在《翻转世界》中所言,“你朝街上任何一个方向前进,无论哪个方向,整个画面都会随你位置移动,这是个重大转变,在纸张世界,地图和位置是以地方或地标为根据,而不是你的所在地。从现在开始,你就是起点,数字世界跟着你走,而不是你跟在它后面。”
      这种反转岂止于此,如你所知,资本与技术的福祉正在惠及每一个人,用脱不花的话说:“当人成为世界中心,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一位‘君王’。我们这代创业者就是要为君王打造一座宏伟的宫廷。”当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普通人可以随时调遣上百名司机,厨师,甚至说书人,委实用极低成本搭建了私人的马厩,御膳房和翰林院——甚至有时连窘境都与君王颇为相似,譬如在资讯获取上,当大数据编纂的私人阅读代替了传统编辑认为“合适的内容”,每个人都会多少掉入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所言的信息茧房之中,从而少了几分“逆耳”之言。
      嗯,不难理解的是“所有行业都是服务业”,真正令人惊喜的是,资源配置和聚合方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从权威,国家意志,乃至资本等确定性方式上转向每个具体的人。忘了谁说过,19世纪属于帝国,20世纪属于大公司,那么21世纪无疑属于个人——就像手机地图上那个随你而动的小蓝点,你不必再以某个特定地标为中心,无论是被服务的诸位“君王”,还是气宇轩扬的创业者,只需站在原地,喊一声“我要”,若有人响应,那么必将迎来资源的围拢。
      事实上,资源的反转是人与人之间充分合作的一个必然结果。常识是,现代社会经济繁荣和人类不断推动协作细化息息相关,细化的结果自然是编织出一张日趋互为依存的网络,而这张网络也注定在演化过程中不断放大单点价值,从而诞生脱不花所言的“君王”。
      于是“去中心化”的意涵也就浮现开来:由于“中心”的分散化(最近一个好例子就是比特币的回归),任何领域都可以自下而上编织起一张巨网,其最终目的是——由近及远地还原全貌。
      就像比特币将对权力的信任转化成数学问题;在我看来,从任意节点的视角出发,以它为中心,由近及远地拼接和还原成一个网状世界,这是个迷人的结构,因为它发生在任何领域。看过TED上一个演讲,大意是,很长一段时间,人类习惯以自上而下的树状结构描述不同认知系统:物种图谱,知识体系,法律体系,组织结构等,作为一种强调对称的视觉象征,也许是自然地位所致,树状图非常直观地显露出人类对秩序和可归纳性的迷恋。当然,这是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幻觉,不同中心还原成一张网状结构也许更接近真相。
      TED上这位讲者就举了几个不同领域的例子:譬如,物种之间的密集细菌网络将看似无关的物种连接起来,交织成一张生物网络;现代神经学认为,大脑内部没有那么严格的分区,不过是一张互相关联的神经网络;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也正在向恐怖组织学习,权力分散,个体独立,编织成一张价值之网。
      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例子是宇宙。
      尽管宇宙有太多未解之谜,但通常认为,宇宙没有空间上的中心概念(五道口除外),星球之间通过引力等作用互相连接成一张网络,任何一点都可宣告自己是宇宙中心(从这个角度,所谓“地心说”和“日心说”更多是数学问题),就像《大爆炸:宇宙通史》中所言:“大爆炸发生在每一个地方,这里没有‘爆心’……每一个星系群看起来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如果有一个观测者在这些遥远的星星上回望我们,他也会看到同样景象,也可能同样地以为自己位于扩张的中心。”
      嗯,无论微观尺度上每一个“正在拔地而起的宫廷”,还是宏观尺度上每一个星球,所谓“去中心化”也许只是一种可被嵌套的模型,也许真有可能是万物规律,谁知道呢,但可以确定的是,只有将认知升级到这一层,才能对“去中心化”有更好的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去中心化”时代如何成为一家有特色的翻译公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pw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