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中16 坚持分享1534天 23.8.20 运动打卡第501天 3476h 约练775
应该是“演绎”了一场非常典型的“无效”沟通的场面,在线下课中,老师问为何咨询练习缺了一次,我在回答时,说明了原因,是做了邀请,可来访并未给予回复,并且在两次邀请的情况下,都未回复,所以我觉得自己没有责任,退一步讲,就算有责任,也应该只是次要责任,内心还有些许“委屈”在。
我在说的时候,眼睛一直看着老师,我当时并未觉得有何不妥,在回答老师的问题,不看老师看谁呢?
可当老师问其他的学习伙伴,他们说感觉到我在说的时候,有些不太敢讲,而且只看老师不看来访,是有担心在。
老师说,在你完全不看来访时,虽然只是说明情况,而且确实是客观事实的描述,却会让对方感觉到被“抛弃”,责任与压力完全转到来访那里,来访心里会有不舒服在,从而会直接影响咨访关系。
而我不敢看来访,其实也正是担心咨访关系的破坏,可不看并不等于就不会破坏。
作为咨询师,要敢于直面可能出现的一段关系的破裂,同时也需要有修复关系的能力。
咨询师对于自己的感受要敏锐觉察,多去看一看这是怎么了,而不是“忽视”,或者“合理化”,这些看似“放下”的感受,实则都会在与来访的交流中,无意识间的全然的呈现,当大家都不敢直面时,关系就真的被破坏了,暗戳戳的,就坏了。
此时需要沟通,而如何沟通,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就在于“敢于”破坏和善于修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