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安利的是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关于青山七惠这位80后日本女作家的资料我就不再详细说明了,2005年处女作《窗灯》一经出道就斩获第42届日本文艺奖,2007年以《一个人的好天气》摘得日本最高文学奖“芥川文学奖”,从此声名大振,也借由这次获奖她的作品经由翻译后在国内发行,如果你只读过青山七惠的一本书,读的还是《一个人的好天气》,那还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是她引进国内的第一本书。不过我还是建议先从《窗灯》看起,因为这样能看到一个作家渐渐写法渐渐成熟、想法愈加深刻的过程,对我而言这十分有趣。
关于我多次安利青山七惠的原因,其实最直接的就是她的书我读得最多,再就是青山虽然说得上是个知名作家,但实际上她的知名只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绝大部分人或者是阅读很少的人也许都没听过这个作者,跟别说看过她的作品了。而且作为阅读安利,我一直以来的想法是尽量推荐一些读起来轻松、理解起来不会太费脑细胞的书,因为让一个人对读书有兴趣,要比让一个人知道一本书再讲什么更有意义,我也很高兴有人会因为我的推荐而拿起(或再次拿起)一本书,同时不吝啬与我分享TA的看法。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我认为青山七惠的作品确实很适合作为那些决定把读书当成一个爱好的人的入门,因此这期还是继续聊聊这位知性大姐姐。
青山七惠这里提一下一个有趣的细节。青山七惠刚出道是只是把写作当成一个业余职业,她自己的主职是在一家旅行工作社当职员,当时的她说着自己的作品源自于自己的生活,自己不会放弃生活而成为全职作家之类的话。2009年2月,青山七惠因为感到每天待在舒适的生活里,将无法使自己的小说迈向新的境界,便辞去旅行社的工作,专事创作。
就我的理解来说,《一个人的好天气》可以看作对《窗灯》这个结局略微不完整的故事的补完。《一个人的好天气》的主角三田知寿和《窗灯》的绿藻都是中途弃学的飞特族——本该进入社会而拒绝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因无法接受冷漠、单调的朝九晚五生活、不愿担负责任的自由职业者;同时两个人都是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感情,不敢面对空虚,不会挽留别人的女生。两本书在主角和表达内容上的种种相似,让我不得不把两本书拿来作比较。
《一个人的好天气》讲述了女主角三田知寿到东京生活的故事,年轻的知寿不愿意再继续学业,自以为靠打工就能自己养活自己,在母亲的安排下一个人来到了东京寄住在舅姥姥的家中。
“窗外小院篱笆墙对面就是地铁站,中间隔着一条小路。”
小说的开始轻描淡写到的车站,成了接下来故事的舞台。作者将车站作为背景可以说是用心良苦,车站和铁路都承载了人们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愿望,人流错乱的车站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个人离开家进入社会的入口;再者纷繁杂乱的站名和错综复杂的铁路也象征了主人公迷茫的心理,以车站作为背景或者一个意象非常切合这本书的风格和主题。
小说以春夏秋冬划分章节,也通过春夏秋冬代表主人公三田知寿的生活状态。春天,知寿来到东京寄住在舅姥姥吟子家,不久后和糟糕的男友阳平分手;夏天,知寿在车站找到一份兼职,并开始和另一个在车站工作的年轻人藤田交往;秋天,她和藤田分手,知寿再一次失恋;冬天,得知母亲要和一个中国人,知寿欣然接受,同时自己也即将成为一间公司的正式职工,知寿决定搬出吟子家;迎接春天,渐渐习惯去公司上班的知寿开始了新的恋爱,满怀希望地乘着电车去赴约。
总的来讲,《一个人的好天气》的故事内容并没有太复杂,青山七惠也不是以讲故事见长的作家,如果是单纯看故事那是在自找没趣。《一个人的好天气》就像青山七惠的其他作品一样,不会像《麦田守望者》和《百年孤独》这类大作一般晦涩难懂(不过这些大作都有一个好故事作依托),但也不是说是看了就能懂的书。一个朋友个给我的评价是“看完觉得淡淡的”、“太生活”、“太平淡的书我会觉得无聊”,这可以说是青山七惠作品的长处,也可以说是她的短处:刚开始阅读的时候很容易让人投入其中,如果篇幅拉长疲态就开始显现出来,最明显的就是青山的首部长篇《我的男友》。对于这些日常系的作品,在阅读上往往更需要洞察力,这是因为作者往往将他们的意图隐藏在平淡的字里行间,小说是靠表现而非说明,对这种细腻思维的挖掘不去动脑筋是不行的,这里用青山七惠的话来说明日常系作品:“坐电车的时候,如果车厢里恰好只有我和另外一个人,我会悄悄观察他,想象他的人生故事。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普通人,只是我们不曾知晓那个人的丰富和复杂。”一本看起淡淡的书中的丰富和复杂一定不是只停留在故事表面的,所幸青山七惠的作品不会要求你深挖太多,这也是我把它当作培养阅读欣赏水平入门的原因。当然对其他书籍,这种细细评味也是一种方法。
日本的飞特族接下来我就来稍稍挖一下《一个人的好天气》。主角三田知寿是典型飞特族的代表,不愿接受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也不愿意忍受学业的无聊,宁可寄住在亲戚家做兼职维生,渴望自由口口声声说着“我打工养活自己”又对真正踏入社会有恐惧。同时知寿又兼具一个懵懂年轻女孩的身份,不懂得与人交往的方法,也不懂得妥善对待自己的爱情,也不懂得挽留一个人的方法。知寿和《窗灯》里的绿藻很相似,在和身边的人接触时总是有一段缩短不了的距离,不管是和阳平藤田这样的男友、同一个屋檐下的吟子,还是自己的母亲,习惯过着自己的小生活,同时又希望有摆脱空虚的方法。知寿和绿藻相似的地方是,她们都渴望和别人有亲密的联系以借此击败内心的空虚,但都选择一种平淡的甚至是消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感情,不愿踏出第一步。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分手,也不知道怎么分手,凭感觉这段恋情差不多走到头了。反正迟早要结束的话,就顺其自然吧,用不着自己去主动加快分手吧。”
正是由于知寿这种态度,读者很简单就可以预想到她和阳平、她和藤田最后分手的结果——都是被另一个女生取代,要么是比她更懂得打扮的,要么是比她更加积极主动的。知寿和绿藻另一个相似的的地方就是俩人都有某种怪癖,绿藻有偷窥的癖好,而知寿有偷盗癖和收藏癖,虽然偷的都是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东西,诸如橡皮、香烟、男友的一缕头发之类的杂物。每次知寿偷东西的时候我都想起《窗灯》里绿藻试图把御门姐以前的照片偷偷占为己有的情节,这两个人都对这种“既伤害不到别人,也节省了情感交流那套麻烦事”的建立联系的方式乐此不疲,其实这一方面体现了两个人对和他人建立联系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她们不善和别人交往甚至胆怯。在讨论和别人建立联系的问题上,《一个人的好天气》并没有过多的去深入,毕竟这本书不是《窗灯》,《一个人的好天气》主要讲的是年轻人如何克服不知名的恐惧和空虚,独立进入社会的过程。
对知寿来说生活并不如意,母亲要远赴国外自己要一个人生存,几星期不见的男友找了另一个做爱对象,之后交往的男友有挽留不住,现实就像一个车站,别人纷纷踏上各自的电车,只有她自己还在站台上原地打转。
“有时候我特别羡慕坐在车里的人,羡慕他们坐车去什么地方办事。可我只有笹冢站可去。 ”
心情不顺的时候知寿的妒忌心便开始发作,第一次失恋时她坐在樱花树底下看着来来去去的情侣,恶意的瞪着他们,但是他们却一点也不注意不到她,这使她心里有了更多的挫败感。在看到70多岁的吟子谈起了黄昏恋,知寿也是想方设法地让吟子嫉妒自己的年轻,结果只是加重自己的不平衡。其实这么做的理由不如说是知寿嫉妒别人的快乐,嫉妒吟子“把这辈子的恨都用光了”不用在忍受空虚。小说除了描述主角知寿的爱情,也交代了母亲、吟子的爱情,这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女人的爱情中最年轻的知寿的爱情经历最为不顺。失恋后的知寿说过:“老年人真狡猾。年轻人什么好事都轮不上。” 其实这也是很多年轻人的生活的现实。
在接近尾声的时候知寿和吟子有一段我很喜欢的对话
(吟子)“做寿司盖饭,是因为知寿的-寿-字和寿司的-寿-是一个字。”
(知寿)“你知道我为什么叫这名字?”
“不知道呀。”
“据说是靠自己的知识得到长寿的意思。”
“好名字啊。”
“可是我还什么知识都没有哪。”
“是吗?”
“嗯,什么都没有。哦,对了,到这儿来以后,学会了把锅盖倒过来的话,上面还能放一个锅。”
“挺好的啊。”
“还有,知道了人会变的。我原来是不希望变的。那么,希望变的话,就不会变了吧。我想增加这样反着看问题的知识。”
“这不可能啊。”
这本书的名字的叫《一个人的好天气》,然而这好天气对知寿来说并不存在,不存在于春天夏天,也不存在于秋天冬天,年轻的知寿蜗居在自己的小小空间里不愿意做出改变,不管是对工作还是对感情,同时又怀着“外面的世界很残酷吧”这种天真的想法。只有踏出以前的小空间,走到外面学会一个人生活,感受不同于小院子中的春夏秋冬,才能有一个人的好天气。
小说的结尾,将长久以来收集的杂物一一放入死去的彻罗基们照片背后。
“近来,鞋盒子里的小物件已经不再给我以安慰了,只能引起我的回忆,只能帮助我独自一人品味那些酸甜苦辣的回忆。然而我还是不能够扔掉它们。它们一直陪伴了我很多年。我举起鞋盒子摇了摇,里面的破烂发出干巴巴的哗啦哗啦声。”
从这时开始的知寿已经决定踏出离开自己的安乐窝、进入世界的第一步,不再需要那些无用的杂物来充当自己与他人的联系,所有变成了陈旧的回忆,还是让它们和死去的彻罗基们在一起最好吧。
“就这样,我不断地更换认识的人,也不断地使自己进入不认识的人们之中去。我既不悲观,也不乐观,只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迎接新的一天,一个人努力过下去。 ”
故事的最后,知寿又一次回到车站,不同以往的是她这次目标明确,电车向着属于她的好天气驶去。
春天的电车从处女作《窗灯》到《一个人的好天气》,这中间一年多的时间可以很明显看出青山七惠在写作上变得更加成熟,我一直认为《窗灯》是很“青山七惠”的一部作品,《窗灯》中透出的强烈的风格感一直让我对它偏爱有加。到了《一个人的好天气》,在青山七惠一贯的安静细腻的文字里,过去的朦胧和不可捉摸感变淡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成熟感,将笔下角色的空虚和失落隐藏在平静的文字下供人揣度,这也是青山七惠之后作品的一贯风格。
不管是《窗灯》里的绿藻也好,还是《一个人的好天气》里的知寿,作者在人物都是就地取材,在这两个主人公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很多同龄人的影子,也因此这两本书能给我很多共鸣。《窗灯》告诉我们打破互相窥探的现状才能与人建立联系,《一个人的好天气》则告诉我们勇敢踏出接受世界的第一步,恐惧自然而解。从窗台到车站,从人与人到人与社会,《一个人的好天气》为《窗灯》的故事补上了一个还算完满的结局。
最后,在吟子和知寿最后的意味深长的对话中结束本期吧。
“吟子。”
“干吗?”
“我这么下去行吗?”
吟子没有回答。她静静地看着我,像落笔画画一样,从脸到肩到胸到脚,依次扫视着我的全身,目光所到之处,都仿佛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色泽。
我又问了一遍同样的问题。
“我可不知道啊。”
吟子静静地微微一笑,翻过身去,背朝我躺着。
“吟子,外面的世界很残酷吧。我这样的人会很快堕落的吧?”
“世界不分内外的呀。这世界只有一个。”
吟子断然地说。我第一次见到说话这样斩钉截铁的吟子。我在脑子里一遍一遍回味着这句话,愈加感觉自己太无知、太软弱了。
“喂,我走了以后,你会挂我的照片吗?”
“你又不是猫。”
“挂上吧。”
“又没有死,不能挂。”
“可是,不挂上的话,该把我忘了吧。”
“回忆不在照片里呀。”
吟子往上拉了拉被子,遮住了一半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