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
多听,貌似有时比多说更好

多听,貌似有时比多说更好

作者: 逸二逸 | 来源:发表于2024-04-09 23:50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灵光乍现,一句话跃上脑门:

“你不懂他的纠结,他不懂你的坚持。”

归根结底,三观不同,偏好不同,便选择不同。

为何会由此感触,我也答不上来。

它是一个走神的产物,与眼前所见之事毫无关联。

可见,触景生的情,有可能是跑题的。

也可能是跟最近在看《三体》有关,想了很多叶文洁投射到如今的关联一二事。

杨卫宁刚把叶文洁救到红岸基地的时候,曾纠结过,这女孩的一生可能因此走不出这个地方。

他反复地让叶文洁想清楚,却不成想这恰好正是叶文洁想要的。

那时,杨卫宁想不明白叶文洁的坚持留下,叶文洁不知杨卫宁的反复纠结。

然而,换过来想,人的第一反应,不都是优先以自己的三观来给他人谋划建议的吗?

所以,才会有催婚、催生,催着他人与自己一样。

个体间差异化少的团体里,显得自己就不是一个异类。

可优先以自己的三观来指点他人,这貌似本就不是客观的。

一是,对他人的了解未必全面;

二是,自己的经历也并非必然。

于是,就会出现不理解,想不通。

不明白这人还在纠结什么,不懂都这样了那人为什么还要坚持。

于是,还会出现错点他人走歪路。

成功学说,成功是可以复制的。

周鸿祎说,当你听到他人成功方法的时候,成功那个天时地利人和也已经过去了。

我认同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不过,个人愚见,虽说那个成功的方法已经没有了天时地利人和,但多多少少一定会有些可取之经验,结合自身实际经过一番思考后,变成对自己有益的营养。

由此,感觉做个倾听者,比做个建议者更好。

做个分享者,也比做个建议者要好。

虽然,建议而已,他人接不接受是他自己决定的。但总觉着比分享要更多一层指点的意味,更多一点应该接受之意。

或许,这也是建议更容易被事后“找茬”的原因。成败本就不定,而建议往往顶着以往成功过的光环,被给予的希望就不免多了。

倾听,反馈的是一种情绪价值。

分享,传播的是一种别人家发生过的事。

好的建议,应该是建立在明白对方的纠结,理解对方的坚持基础上给出的。

接收建议的一方,同样需要清醒的自我认知,以及对对方基本的了解和清醒的信任。

总之,今日份自省:

我可以无须他人懂我的纠结和坚持,但是,如果自己不懂他的纠结和坚持,那就不要随便建议。

做个倾听者就好。

相关文章

  • 多听、多说、缓阅读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为什么六岁前不要读书,还挺有内容的。 建议多种语言交流,因为这是人的天然能力;即听和说,词汇量的...

  • 苦情不宜多听、多说

    人生遭遇磨难时,本能地希望看到有比自己更困难的人,但尽量不要长时间地“沉浸”其中,过度关注。 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

  • #波妞英文# 我是如何练习英文听力的

    听说30%的人学习的时候,听比看效果更好!我自己有时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字,也会朗读给自己听。听对读有明显的辅助作用。...

  • 汉语和英语

    多听多说 名家指点。

  • 坚持去写

    多看书,多思考,多总结,多说多写 也许这样就会变成更好的自己

  • 晨跑晨思:多说还是多听?

    今日反省: 我在与人沟通时,说得多,听得少,不是一个好的沟通对象。 自问发心: 与人沟通是为向他人灌输自己思想?还...

  • 谙知熟用此道者可谓大师

    人生下来都是一张嘴,两只耳朵!因为需要我们多听少说。与人交谈中亦为如此,让对方先说,多说。才能更好的了解对方,加深...

  • 多说多练

    《如何在30秒内说出关键点》 30秒说出关键点,激发他人兴趣,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我来说用的最多的就是自我介绍...

  • 多说多练

    性格不是开朗的人,语言匮乏,文字表达能力近乎贫瘠,不善交际不懂曲意逢迎,做不到面面俱到,就是社交灾难。 自己不讨喜...

  • 北美咖啡豆推荐

    刚来的时候subscribe的是bluebottle,今天貌似发现了比bluebottle更好的咖啡豆订阅渠道,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多听,貌似有时比多说更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qq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