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硕,宿舍今年一共三人毕业,全部进入体制内,两名法学院的室友分别去了江苏和四川选调。
本专业(英语)今年10人毕业。5人进入体制内,包括部委、事业单位和国企,5人进入互联网公司、股份制银行、教培机构和外企。
认识的同学里首选和主流也是进入体制内(计算机相关专业除外),只有在理想的体制内工作无望的情况下,才会选择私企或外企。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清北毕业生涌入中小学当老师。相比之下,这些学校老教师的平均学历顶多只是本省师范而已。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选调,甚至愿意去广东普通地级市当一名普通公务员。
除了公务员和教师以外,也包括大批国字头企业(如国家电网、航天科技等行业翘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受疫情影响,加上国家对垄断行业的打击,体制外就业并不理想。互联网大厂增长已经见顶,不少大厂开始裁员、砍业务线。
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原本风光无限、吸引大批清北毕业生的教培行业遭到毁灭性打击,连俞敏洪都要亲自出马直播带货。外企和中小企业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即使是北大学子,也担心找不到工作,担心被裁员,避险求稳的心理非常普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进体制内是北大的传统,北大很重视选调生工作,有专门的选调生网站和公众号。同时,很多省份诚意满满,拿出各种优惠政策,有省直岗位,有补贴,免笔试等等。
中国自古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公务员一直都站在食物链顶端。清北毕业生还有学历光环的加持,前途也比较光明。
前几年大热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已经趋于饱和,增速明显放缓,而且程序员拿到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虽然看起来不少,但时薪确实不高,工作压力大,也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
相比之下,公务员、教师等体制内的工作更体面,更稳定,拥有的社会资源和人脉远远超过互联网企业。
进体制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至少旱涝保收,不用天天担心失业。虽然现在一些单位工作强度也比较高,国企加班也屡见不鲜,但和私企相比,工作强度总体还是低一些的。
从个人体验来说,体制内确实能做到工作生活平衡。每天按时上下班,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不大,部门氛围比较融洽,领导也比较佛系。
每天下班后有大量时间可以自己支配,学习、休息、娱乐、健身,而不是像机器一样连轴转,没有自己的生活。
对个人而言,选择体制内是综合专业匹配度、薪资待遇、工作强度、职业前景和人生理想等因素,以当前的认知水平做出的最理性的选择,北大清华毕业生也是人,也要吃饭生活。
进体制内也是实现个人理想、推动社会发展的康庄大道。国家建设的大型项目多由国企承担,进国企有机会参与航空航天等大国重器的研发。
当老师可以影响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公务员则与治下无数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网友评论